教你如何做正確的家裝預算
家裝是一項系統工程,相關聯的投資也非常多,沒有詳細的預算可能會造成裝修資金嚴重超支。家裝預算超支似乎已經成為業主們一種共同的“痛”。如何堵住超支黑洞,如何進行正確的家裝預算,小編為你一一道來。
很多曾經裝修過的人可能都有這樣的感慨:家裝預算真的不管用。“原來準備5萬元裝修的,可是最後還是花了7萬多。”吳先生表示,裝修前,他也大致算了一下裝修費用,但是最後還是超支了。“裝了三分之二的時候,就已經超支了,但是沒辦法,工程不能停下來,最後只能找朋友借了些錢。”
“預算是做了,但是聽裝修過的朋友說,預算不管用,所以就沒有做的很詳細。”正在建材市場選購主材的業主張先生表示。由於擔心家裝公司偷工減料,裝修需要的一些主材都是張先生親自來建材市場購買的。“最先定下來的是一個高級馬桶,非常的大氣、漂亮。雖然超出了原先預算,但是出於喜歡,還是買下來了。”張先生說,“後來在購買其他衛浴產品的時候,總是想著在品質、風格上要和它搭配,最後衛生間裝修的總價遠遠超出了當初的預算。”
很多曾經裝修過的人可能都有和吳先生和張先生有相同或相似的感受和經歷,有些甚至因此陷入了裝修的“無底洞”之中。在裝修過程中,業主需要特別警惕“狄德羅效應”,家裝需要“量力而行”。
這“狄德羅效應”到底是什麼呢?原來“狄德羅效應”源於這樣一個故事:18世紀法國有個哲學家叫鄧尼斯·狄德羅。有一天,朋友送他一件質地精良、做工考究的睡袍,狄德羅非常喜歡。可他穿著華貴的睡袍在書房走來走去時,總覺得傢俱不是破舊不堪,就是風格不對。於是,為了與睡袍配套,他換掉了傢俱。購買了新傢俱之後,他又發現地毯和傢俱不配,於是又換了地毯。很多時候,“狄德羅效應”會造成人們超前消費。在家裝過程中,超前消費的結果就是預算失效或嚴重超支。
為了避免“狄德羅效應”,業主在裝修時,就必須要事先做好詳細預算,不能做了再算,並且在裝修過程中嚴格執行。目前市場上,不同品牌、不同等級的裝修材料,價錢相差較大。大公司與小公司的施工與服務水準,也會帶來高低不同的收費差別。這些都要家裝業主一開始就保持清醒的頭腦,要理性消費。
裝修時,應根據自己的經濟狀況與裝修檔次,“量力而行”。家裝前,業主要認真做好家裝詳細預算,包括施工和各項主材的預算。在裝修過程中,選擇材料時要控制自己的消費欲望,嚴格執行先前的預算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