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我窩

輻射致癌嗎 揭開手機輻射迷思

日前,網上熱傳:手機上網會產生比平時多5-6萬倍的電磁波,危害可比塑化劑。手機輻射到底怎麼回事?手機輻射究竟會不會致癌?防輻射貼有用嗎?關於網路上流傳的手機輻射問題,究竟哪些是真的?帶你一探究竟,揭開手機輻射的6大迷思。

1、手機到底會不會致腦癌?

答案:不明確

2011年5月31日,世界衛生組織下轄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在對關於使用手機與腦瘤的科學文獻做了梳理之後,宣佈將手機輻射的致癌風險歸為2B等級,2B的含意是指“對人類致癌性證據有限,對動物致癌性證據不充分”,屬於同一等級的還有咖啡和泡菜。

迄今為止絕大多數沒有發現手機輻射與腫瘤發生有確鑿相關性;手機輻射存在某些生物學效應,但其意義尚不清楚。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當採取預防為主、防患於未然的原則,科學使用手機,防止產生負面作用,影響人體健康。

2、手機在哪裡用時輻射最強?

答案:地鐵、汽車等交通工具

由於這些交通工具的車廂為金屬外表,大量的手機電磁波在車內來回反射,電磁波密度大大超過國際安全標準,其輻射值比在房間內打手機的輻射值高兩三倍,因此建議人們少在車內打手機。

所以說,如果排除和基站之間距離的因素的話,由於在交通工具上有可能受到干擾最大,此時手機會通過增強輻射來維持信號。

3、使用手機時,什麼時候輻射最強?

答案:尚未接通時

當人們使用手機時,手機附近的輻射電磁強度會較大,一部分輻射也就容易被人體頭部吸收。一般來說,手機待機時輻射較小,通話時輻射大一些。

而在手機號碼已經撥出而尚未接通,即“握手狀態”時,信號傳輸系統還不夠穩定,處於最大功率狀態,輻射最大,約為正常通話時的2~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