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我窩

家電清洗有點煩 價格難統一新規難落實處

近日,商務部表示,冰箱、洗衣機上門清洗服務標準有望於近期公佈。而此前,家用空調的清洗服務標準已於2010年7月正式實施。這標誌著家電清洗服務將有標準地進行。但記者調查發現,儘管標準出臺,但消費者卻未必能享受到優質的家電清洗服務。清洗價格過高,消費者難以衡量家電清洗效果等問題依然難以解決。

清洗價格難統一

家電清洗是一個令不少企業憧憬的市場,但對於消費者來說,要不要請人來洗的一個關鍵要素是價格。採訪中,不少消費者都表示家電清洗很有必要,但價格太貴讓人難以接受。

近日,為了給家裡的空調“洗個澡”,胡女士先後諮詢了兩家家政公司,也去了小市幾個維修店,發現他們包洗的部件相同,報價卻相差甚多,而且都號稱洗得絕對乾淨。她一時感到有點猶豫,“不知道該咋選擇了,圖便宜吧,怕他們清洗起來草草了事。選貴的吧,怕和便宜的清洗效果一樣,多花了冤枉錢。”

據瞭解,有市民在諮詢家電清洗報價時,經常遇到的情況是:有的商家稱,“電話裡很難給出具體價格,得上門看看髒的程度再定價,好洗的和難洗的肯定不是一個價”。對此,有專業人士透露,目前家電清洗價格屬於市場定價,不屬國家管理,市場確實存在清洗人員隨口要價的現象。

據瞭解,家電清洗看似簡單,其實包含了很多工序。比如清洗一台洗衣機,涉及拆、裝、調試、清洗等多個環節,任何一道工序出錯,都會導致整個清洗工作無法完成。因此,工作人員必須瞭解各種家電的結構、拆裝方法、易污染部位等知識。清洗不同的家電需要不同的設備、材料,而這些專業設備、材料的價格都比較昂貴。這些都決定了清洗家電的費用不會太低。

面對清洗費用高的情況,消費者也有對策。一位消費者表示,一般電器用的時間長了應該清洗,不然影響健康。但清洗費用太高,又不想多花錢,就只能自己動手洗。空調的濾網自己能拆下來洗,這很簡單;冰箱也勤擦著點兒;洗衣機每兩個月買一包專用清潔劑洗一次。有時碰上廠家、商家搞免費清洗服務,就打電話報名。

清洗效果難衡量

除了收費亂,由於家電清洗專業性很強,是否洗乾淨了,怎樣才算洗乾淨,消費者也無從考量。目前,除了一些廠商增加保養清洗業務外,承擔家電清洗的多是家政服務人員,還有街頭巷尾吆喝的“清洗遊擊隊”,技術不過關成了一大頑症。

家電清洗專業性很強,作為消費者,家電清洗操作看不懂,洗成什麼樣甚至洗沒洗,消費者很難知道。市民梁小姐就曾碰到這樣的煩惱:自己近來全身皮膚瘙癢,抹了些藥也不管用,後來醫生說是因為衣服被細菌感染引起的,很可能是洗衣機內筒裡污垢太多了。梁小姐這才意識到,家裡用了近4年的洗衣機確實沒清洗過,她隨即打電話找家政人員,結果對方來了,但只是往洗衣機裡倒了些東西消消毒就算完了。當時梁小姐有點不滿並提出質疑時,對方卻稱現在都是這麼做的。梁小姐感覺不放心,又從維修店裡找人,拆開洗衣機才發現,內筒竟然有層厚厚的污垢。

一位元維修工對記者說,家電清洗,要求服務人員必須瞭解各種家電的結構、易污染部位等相關知識。好的清洗師傅都應該是會維修家電的。但如果按規範幹,一天也洗不了幾台,賺的就更少了。

記者對一些消費者調查發現,多數消費者也深知這一點,一位消費者說:“我對家電一竅不通,人家說洗乾淨了就洗乾淨了,標準對我來說沒什麼用。家電生產銷售還有技術監督部門、工商部門檢查管理,可清洗卻沒人監督。就算清洗時把哪兒弄壞了,我都不知道,還以為是機器本身出了故障。因此我也不問有沒有標準、是不是按標準操作,洗完了能用就行。”

隨著人們對健康的渴求,家電清洗也逐漸受到重視。眼下空調清洗標準早已出臺,冰箱、洗衣機等清洗標準即將出臺。

■新規 家電清洗=清洗+檢測+保養

據瞭解,此次新標準主要針對大家電清洗及相關配套產品的清洗保養。其中空調清洗除了檢查電源線路的安全性外,還要清洗過濾網、蒸發器、冷凝器等重要部件。

而按照即將出臺的冰箱、洗衣機上門清洗服務標準,冰箱除了外觀清洗外,還涉及內部的冷凍、冷藏室清洗;洗衣機則要檢查用電、用水的安全性,並進行洗滌、甩乾等核心功能的測試,另需對內筒進行消毒浸泡和清潔。同時,冰箱、洗衣機在清洗保養過程中,均需進行整機運行性能檢測。

業內人士表示,將企業標準升級為行業標準,意味著所制訂的清洗服務標準在市場實踐和推廣應用中產生了較大影響,並推動了整個家電服務業的升級轉型。這也意味著未來家電業的競爭重點將從市場行銷轉向售後服務。

“有標準可循當然是好事,但關鍵是標準落到實處。”市民對即將出臺的標準,更大的期望是真正有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