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我窩

傢俱行業 低價噱頭“毒瘤”需剔除

雙十一的熱潮隨著時間的推移已逐漸散去,據相關資料顯示,雙十一最終以1207億元收官,無線交易額占比81.87%,覆蓋235個國家和地區,這一成績創造了八屆“雙十一”以來的歷史新高。52秒破10億元;1小時破353億元,超2013年全天;12小時銷售額超807億,而各家品牌也各自給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然而喜人資料的背後,售後問題帶來的尷尬也不得不引起企業的重視。

雙十一狂歡後退貨率高 消費者滿意度低

雙十一後往往伴隨著大規模的退款退貨潮,有業內人士分析出現此種現象或與個別商鋪“刷單行為”有關。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單純。每年的“雙十一”後,家居行業的消費者投訴會呈現井噴式遞增,尤其是一部分暢銷的家居品牌受到了“親們”的廣泛中評甚至差評,從“一般”到“產品品質差”的評論比例不在少數,而諸如送貨、退貨服務和產品品質問題都成了每年家居電商消費者的老生常談。

雙十一期間,網上銷售的假冒偽劣商品以及虛假折扣、虛假原價、虛假存貨、誤導宣傳、刷單等不規範問題,帶來的消費者投訴量在“雙十一”後大幅上升。據中華衣櫃網記者調查,消費者普遍對於雙十一售後服務不滿意,服務品質仍有待加強。

雙十一“病症” 頻發 兩大“痛點”需解決

1、打著特價優惠旗號 價格卻比往常貴

許多消費者之所以紮堆在“雙十一”網購,圖的是商品價格超低。然而,部分商家給出的實際折扣並沒有消費者期望的那樣低,並設置了不少限制條件,而且很多衣櫃等家居產品也存在價格貓膩。市民孫先生表示,自己本來打算在網上購買一款某品牌的沙發,因此一直對該品牌的網上售價比較關注,然而在“雙十一”期間他卻發現,有些網店內該品牌產品的“雙十一”促銷價比平時售價還高,商家卻堂而皇之地打出了“特惠”“雙11狂歡”等招牌,消費者若不進行仔細比對,根本無法發現這一情況。“真正低價的產品或許你根本搶不到。”市民肖女士準備給自己的新房購買茶几、沙發、電視櫃等傢俱,於是在“雙十一”前就記好了價格,將看好的傢俱放入了購物車。然而“雙十一”當天她卻發現,購物車中的大部分商品雖然顯示降價,但價格並沒有更低,而僅有的幾件降價商品還沒等她完成支付,系統就已經顯示售完。

2、售後物流服務不完善 消費者表示“心累”

物流仍然是網購家居產品的一大瓶頸。因為多數家居類產品體積龐大,與其它產品相比物流費用較高,這導致商家只降低了產品的價格,而要求消費者自付運費。另外,購買後的安裝以及售後問題也讓很多網購消費者傷透腦筋。據市民梁先生反映,在雙十一期間購買的一款衣櫃,收貨的時候,因為貨品大件,拆包檢查的話,自提回家很不方便。結果,回家拆包後才發現,衣櫃在運送過程中磕壞了。由於賣家只提供換貨服務,想想又要跑到物流中心托運,換貨成功後又要去物流中心取貨,來回折騰一下,得耗費不少路費和精力,長久的“拉鋸戰”自己肯定傷不起,只能自認倒楣,將就著使用這款帶著“傷疤”的衣櫃了。

戰役思考 狂熱背後更需理性

近年來,多數消費者逐漸把雙十一給神化了,多數消費者為了搶購尚品,還特意設置鬧鐘定時來搶購自身心儀的產品,在筆者看來這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傢俱電商在電商平臺創下的高額交易量背後隱藏了不少的水分,說到底,傢俱電商市場並沒想像中的火熱。去年也有傢俱電商企業因為大促囤貨過多導致最後資金周轉不靈。鑒於此,今年傢俱電商企業備戰都頗為理性。還有部分不良商家至會先在原有價格的基礎上提價80%,再打出五折優惠誤導線民。當然,消費者對待雙十一還需理性。

今年雙十一以驚人的成交資料落下帷幕,在筆者看來,家居品牌應始終堅持本心,切勿弄虛作假,虛假經營,以低價噱頭來吸引消費者,而應實實在在的為消費者提供好的產品。如果好的產品不幸在運輸過程中發生了損壞,則應積極和消費者溝通,完善售後服務,爭取找到實現共贏的解決措施,切勿推卸責任。(來源:中華衣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