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我窩

一個廚房 就能看出南北農村的差異

地域不同,文化、生活習慣也會有差異。比如吃飯,南方人喜歡精緻,都是小碟子裝,但是北方人比較豪爽,喜歡用大盆裝。南方人覺得北方人太浪費,北方人覺得南方人太小氣。同樣,北方人在炕上吃飯,南方人覺得不衛生。那麼,南方農村與北方農村的差異有哪些?一看廚房就明白了!

【北方的農村】

北方的農村睡農村,烤火牆,喝棒糝兒粥,吃柴雞蛋,貼餅子,大饅頭就鹹菜。若頭疼發燒肚子痛腰酸背痛趴在熱抗上幾小時出一身汗就會慢慢痊癒的.天然桑拿的美稱也由此而來。

還可以邊躺炕上邊睡覺。

進入這戶人家首先吸引我的是他們家的門用厚厚的棉被遮住,確保屋裡的暖氣不外流。這也是冬天的北方農村特色。走進廚房我們看到的是紅磚砌的灶台。

鐵鍋了炒的肉絲,旁邊盤裡面裝的是炒菜用的油。

在北方農村,遍地的木材。

自來水即使在農村也很普遍了,洗菜比較方便。

廚房裡的各種用具,菜板、水瓢等,一應齊全。

廚房的推拉窗臺上擺放的各種廚房炒菜調料。

小麥稈串的軟箅子,是北方農村必備,可以防止饅頭等粘鍋的,特別好用。

炊帚,也是高粱穗自己紮的,用來刷鍋用。

【南方的農村】

南方的農村,冬天沒有炕,也沒有空調,一般都是烤火。不過,現在已經從最初的柴火圍灶烤火,到後來的木炭烤火箱,再到現在的烤火箱。上圖為全家圍著灶烤火的場景。

在南方的農村,家裡燒的是柴火,因此灰塵特別重。上圖大媽手拿著的竹筒是為了在火熄滅或者不旺的時候用的吹火筒。

我們看到大家圍著灶台烤火的同時,早上還掛著臘肉。以前南方農村每家每戶都喂了豬,過年的時候宰一只用來過年,而熏臘肉則是每家每戶都會做的事。

用柴火慢慢熏烤製成的,看起來土來土氣,黑乎乎的,但吃起來,特別風味,瘦不塞牙,肥不膩口,與青菜、乾菜、罎子菜搭配炒,都是美味佳餚。

柴火熏出來的臘肉,肥肉不再肥,精肉特別精,肥的透亮,皮紅的像是鹵過一樣,擺在盤碟菜碗裡,那脂肪不再油鼓鼓,已如水,已水靈靈,可以從這面看得見那面,脾氣很溫和,不論與香椿、蒜薹、青筍、四季豆還是罎子菜搭配炒,吃起來都爽口,可在舌尖持久生味。

柴火熏的臘肉,口味有多美,只有吃過的人才知道。當然,柴火還可以熏豬血丸子、臘鴨、臘腸、臘魚,口味也是一絕。

結語:不管南方還是北方,都是勤勞有智慧的農村人。無需放大那些地域差異,每個習俗,都有存在的理由,多彼此理解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