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我窩

揭秘居家裝修潛規則 拒絕裝修陷阱

居家裝修最怕遇上潛規則!潛規則具有以下特點,一是經營者鑽法律空子,二是影響公平正義,三是規避法律責任,四是明顯違背等價交換的原則,對消費者顯失公平。裝修潛規則具體到消費領域,更是五花八門,無奇不有,家裝工程也不例外。

潛規則之一:公司自擬“合同”

提醒業主,裝修簽訂的合同一定要用正規的文本合同,由公司自擬的合同別輕信。在選擇家裝公司時,要看清對方的合法身份和資質資歷,以便選擇合適的家裝公司為自己服務,避免一些家裝遊擊隊伍冒牌而造成自己的上當受騙。

潛規則之二:收費“拆分”

家裝市場的“低價風”在今年比較盛行,“拆分”就是把一個專案內包含的各個“工序”單列出來,“升級”成為若干個“子項目”,然後據此進行“二次收費”。比如,“刷牆”的價格,本來就包含“鏟牆皮、批膩子”,現在卻單列出來收費。類似的把戲還有“貼瓷磚”等進行拆分,再進行二次收費,這種做法導致消費者最後實際的裝修款,比當初廣告宣傳的最多能高出好幾倍!

建議裝修價格透明化,將每一項的單價都列出來,讓你明明白白消費。

潛規則之三:“項目經理”負責制

一些裝修公司接單後,往往會將一些工程在收取27%-35%的提點後再轉包給“遊擊隊”, 所謂的“專案經理”是不在公司領取工資的,更談不上“勞保”!很多城市的裝修市場上佔有一定比重的裝修公司只是一間設計工作室而已,並沒有施工資質,更談不上有自己的施工隊,一旦接到裝修工程,就將工程發包出去,若出現層層轉包的情況,施工隊只有偷工減料,以次充好來降低成本,施工品質自然無法得到應有的保證。

潛規則之四:代購“材料”,暗取“回扣”

公司代購主材,貌似省心,暗地裡,業主實際上已經吃了不少啞巴虧,省下的錢已經被他們內部消化掉了,業主討不到真便宜。因此,建議半包,儘量不要全包,給自己留下更大的採購空間。

潛規則之五:故意“漏項”

公司在工程預算中主觀故意漏報施工專案,以低價吸引業主,開工後即採用變更或增項手段來提高工程造價。例如,裝飾公司在前期報價的時候,故意把水電改造、傢俱等大件都省略掉了,工人進場之後,一項又一項的裝修項目出現了,這種“欲擒故縱”的價格把戲,確實讓人頭疼。業主不要輕信低報價裝修,要逐一核對、查看好每一道工序,避免落入低價的陷阱。

潛規則之六:所謂“監理”

裝修公司的內部監理屬質檢性質,同正規的家裝監理有嚴格的區別:

1、工作範疇不同:內部工程監理不用審核裝飾公司的資質和人員資質,本身就歸裝修公司管轄,而正規監理公司要審核裝修公司的營業執照,裝修資質和施工人員的資格,審核設計方案,工程報價,施工工藝,檢驗材料,分期驗收,竣工驗收和保修監督等,監理公司是***的經濟實體,不受裝修公司的經濟約束。

2、工作目標不同:裝修公司的內部工程監理,目標是使業主認可已運作完的裝修工程,收到全額裝修費則萬事大吉,不能站在業主的立場上進行工作。而站在協力廠商立場上進行公正監理的監理公司,目標是確保家裝工程品質,達到品質驗收標準,使業主的合法權益得到保障。

所以,裝修公司的內部監理不同於正規的監理企業,前者屬於自己監理自己,多數老百姓是不認可的,是缺乏公正性的,也是缺乏說服力的。從規範裝修裝飾業的角度講,裝修公司的內部監理應稱為“質檢員”更為恰當。

潛規則之七:付款的不合理性

一般的裝修合同約定首付60%,木工中間驗收合格後再交納35%,剩下的是完工後的尾款5%。如果按照這樣的付款形式的話,在工期過了一半後油漆施工前,你就已經向裝飾公司交了95%左右的費用了,假如裝修的後期出了什麼問題的話,就很難在錢上面來制約裝飾公司了。所以,建議在簽訂合同的時候,能把首付款壓到30%,中期(瓦、木基本結束)再交納30%,餘下的40%待竣工驗收合格後再行支付,這樣就可以變被動為主動了。

潛規則之八:防水僅僅保2年

根據《建築裝飾裝修管理規定》,住宅室內裝飾裝修在正常使用條件下,最低保修期限為2年,對有防水要求的廚房、衛生間和外牆面的防滲漏期為5年。因此,對防水只保2年是違規的!

另外提醒:決算與預算最多禁超15%

在簽訂裝修合同前一定要看仔細,新版的裝修合同已明確規定,不得故意漏項,工程預算必須標明材料品種、品牌、材質(天然或者人工材料)及工藝說明。裝修公司根據工程量的多少,最後結算可以與預算有一定的差距,但最多不能超過15%,超過這個限度,業主可以拒絕付款,業主在裝修時更要當心,別被裝修公司忽悠,增加許多不必要的項目,也別輕易在驗收單上簽字。

以上就是“揭秘居家裝修潛規則,拒絕裝修陷阱”的相關介紹,相信您看過之後也對此有了簡單的瞭解,如果有需要,還可以繼續關注一號家居網,瞭解更多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