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我窩

刺槐花的生長習性和形態特徵詳情介紹

落葉喬木,高10-25米;樹皮灰褐色至黑褐色,淺裂至深縱裂,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刺槐花的生長習性和形態特徵詳情介紹。

刺槐花的生長習性和形態特徵詳情介紹

小枝灰褐色,幼時有棱脊,微被毛,後無毛;具托葉刺,長達2釐米;冬芽小,被毛。羽狀複葉長10-25(-40)釐米;葉軸上面具溝槽;小葉2-12對,常對生,橢圓形、長橢圓形或卵形,長2-5釐米,寬1.5-2.2釐米,先端圓,微凹,具小尖頭,基部圓至闊楔形,全緣,上面綠色,下面灰綠色,幼時被短柔毛,後變無毛;小葉柄長1-3毫米;小托葉針芒狀,總狀花序花序腋生,長10-20釐米,下垂,花多數,芳香;苞片早落;花梗長7-8毫米;花萼斜鐘狀,長7-9毫米,萼齒5,三角形至卵狀三角形,密被柔毛。

花冠白色,各瓣均具瓣柄,旗瓣近圓形,長16毫米,寬約19毫米,先端凹缺,基部圓,反折,內有黃斑,翼瓣斜倒卵形,與旗瓣幾等長,長約16毫米,基部一側具圓耳,龍骨瓣鐮狀,三角形,與翼瓣等長或稍短,前緣合生,先端鈍尖;雄蕊二體,對旗瓣的1枚分離;子房線形,長約1.2釐米,無毛,柄長2-3毫米,花柱鑽形,長約8毫米,上彎,頂端具毛,柱頭頂生。莢果褐色,或具紅褐色斑紋,線狀長圓形,長5-12釐米,寬1-1.3(-1.7)釐米,扁平,先端上彎,具尖頭,果頸短,沿腹縫線具狹翅;花萼宿存,有種子2-15粒;種子褐色至黑褐色,微具光澤,有時具斑紋,近腎形,長5-6毫米,寬約3毫米,種臍圓形,偏於一端。花期4-6月,果期8-9月。

耐水濕植物、喜光植物。刺槐喜光,喜溫暖濕潤氣候,在年平均氣溫8~14℃、年降水量500~900毫米的地方生長良好。刺槐對土壤要求不嚴,適應性很強。最喜土層深厚、肥沃、疏鬆、濕潤的粉砂土、砂壤土和壤土。對土壤酸鹼度不敏感。在底土過於粘重堅硬、排水不良的粘土、粗砂土上生長不良。雖有一定抗旱能力,但在久旱不雨的嚴重乾旱季節往往枯梢。不耐水濕。怕風。生長快,是世界上重要的速生樹種。根淺,樹冠濃密。

花含刀豆酸、鞣質、黃酮類、蓖麻毒蛋白。

花蜜含糖0.37%及天門冬氨酸、谷氨酸、組氨酸、精氨酸、賴氨酸、鳥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纈氨酸、酪氨酸、脯氨酸及蘇氨酸等多種氨基酸,其含量為花蜜幹重的0.002~4.786毫克%。

葉含刺槐甙即刺槐素的評釤?葡萄糖甙、刺槐素三糖甙即刺槐素的鼠李糖-木糖-葡萄糖甙、芹菜素二糖甙即芹菜素的鼠李糖-木糖甙、芹菜素三糖甙即芹菜素的鼠李糖-木糖-葡萄糖甙及多量的正廿六醇,還含刀豆酸。新鮮的葉含維生素C-119.3毫克%。

未成熟種子及其外面堅皮含刀豆酸。種子含植物凝集素。種子油的脂肪酸組成是:亞油酸53.18%,油酸24.26%,亞麻酸12.04%,棕櫚酸4.72%,花生酸3.31%,硬脂酸2.35%,微量的廿二酸及廿四(烷)酸。

樹皮有毒,含毒蛋白和毒甙成分。心材含刺槐乙素、二氫刺槐乙素、β-二羥基苯甲酸、β-二羥基苯甲酸甲酯、4,2‘,4'-三羥基查耳酮、甘草素、紫鉚花素、紫鉚亭、3,4,5,2’,4'-五羥基查耳酮。

刺槐落葉喬木,通常高約15m。樹皮灰褐色,深縱裂;小枝暗褐色,具刺針,無毛;冬芽小,在落葉前藏於葉柄基部內。奇數羽狀複葉,葉軸具淺溝,基部膨大;小葉7-19橢圓形、長圓形或卵圓形,長2-5.5cm,寬1-2cm,先端圓形或微凹,時有小尖刺,基部圓或寬楔形,全緣,上面無毛或幼時背面微有細毛;小葉柄長約2mm,具刺狀小托葉。總狀花序腋生,下垂,長10-20cm,花軸有毛,花梗長7mm,有密毛;花萼鐘狀,先端淺裂成5齒,微呈二唇形,具柔毛;花冠白色,芳香,旗瓣近圓形,有爪,基都有2黃色斑點,翼瓣彎曲,龍骨瓣向內彎,下部連合;雄蕊10,二體,上部分離或半分離;花柱頭狀,先端具柔毛。莢果條狀長橢圓形,扁平,長5-10cm,寬l-1.5cm,赤褐色,腹縫線上有窄翅,種子間不具橫隔膜。種子3-10顆,腎形,黑褐色,有微小黑斑。花期4-6月,果期7-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