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我窩

定制家居無醛風潮是否“內卷化”

“內卷化”這個詞現在非常流行,聽起來很高大上的樣子,不明覺厲。但并非所有的人對它存在正確的理解,在很多時候,“內卷”都被以訛傳訛地誤讀了。

01

“內卷”到底是什么

“內卷”,英文叫 involution,最早的拉丁文寫法是康德發明的,跟它對應的詞是 evolution,也就是演化。

1963 年,美國文化人類學家克利福德·格爾茨(Clifford Geertz)出了本書叫《農業的內卷化:印度尼西亞生態變遷的過程》,把內卷這個概念引入了社會生活的領域,他總結內卷就是,“某文化達到某最終形態后,無法自我穩定,也無法轉變為新的形態,只能使自己在內部更加復雜化”。

直觀地說,內卷就是“向內演化”,看似越來越精細越來越復雜,其實都是幾個固定模式的重復,沒有能跳出模式的創造力。簡單說,內卷是低水平的復雜化。

讓我們舉些例子來讓你更好地理解。

微雕。正常的畫家都是用正常尺寸的紙筆作畫,不管是寫意還是寫實,你欣賞的是畫作*內容*的風格和意義。而微雕,卻是形式的藝術。今天你能在鼻煙壺上寫首詩,明天我就要在核桃上刻一艘船,后天他就能在頭發絲上寫一篇文章,完了大家都得拿放大鏡看……這是自己跟自己較勁。精細真是越來越精細,但只有時間花費和意志力消耗,沒有創造力,是低水平的復雜。

中國高考。大學錄取的名額有限,家長又都希望孩子上好大學,大家只好沒日沒夜地備考,形成惡性競爭。中國高考受到大綱的限制,題目如果超綱,就對不起邊遠地區的考生,可是又要能實現把人淘汰掉,結果只能向大綱之“內”發展、把題目出得很怪。學生們為了上大學不是各顯神通追求長板,而是把聰明才智和大好青春消耗在做題這一件事上。所以,高考的內卷之處并非因為它的殘酷性,而在于考試內容呈現低水平的復雜,這就是內卷。

紅學研究。《紅樓夢》就這么一本小說,一兩百年來無數學者翻來覆去地發掘,深入又深入、精細再精細,包括有人拿紅樓夢研究管理學、經濟學、研究菜譜。紅學家有著很好的聲望,整天寫書作報告,互相吹吹拍拍,日子過得很不錯。曹雪芹一本書,養活了多少人。你不能說這種研究是胡扯,它似乎是個學問,但這也是鼻煙壺學問,是低水平的復雜。

政府部門辦手續,大企業走流程。其實就這么簡單的一件事兒,系統會把它搞得越來越復雜,你得蓋很多章,你得證明你媽是你媽。辦事的人一個個一本正經,給人感覺專業又正規。

小學里的班干部。一個班總共才五十多個人,竟然有“少先隊”和“班級”兩套領導班子 —— 有班長、大隊長、中隊長、小隊長、小組長、學習委員、體育委員、生活委員、各科的課代表等等,恨不得一半學生都是干部。

有些抗日神劇、包括有些好萊塢類型片都是內卷化的產物。就這么幾個類型可以拍,翻來覆去越來越精細化越來越花錢,其實都是低水平重復,沒有新東西。

還有中國人積累下來的諸多封建禮教、各種規矩、各種講究、禁忌和迷信,也形成了內卷。什么正月里不能剃頭,什么風水如何,搬家應該怎么做,這都是因為人們沒有新思想、沒有新的事情可以琢磨,一天到晚只能把平淡的日子過得越來越精細,搞低水平的復雜。可你要說升華出來什么新的精神來了嗎?沒有。可以說正在走向內卷。

所以,內卷的關鍵不在于有競爭,而在于“向內演化”,是是低水平的復雜。陷入內卷的人很可能樂在其中,都不覺得那是悲哀。

02

“內卷”不是什么

“內卷”本是個很別致的觀察,可惜被給誤讀了。

最早把“內卷”這個詞引入中文世界的,是一位從海外回國的歷史社會學家黃宗智。黃宗智 1985年出了一本書叫《華北的小農經濟與社會變遷》,其中提到中國的小農經濟,勞動力過多,土地又有限,形成了一個“過密化增長”,單個勞動力的產出已經出現了邊際生產率遞減的情況。也就是說,投入到土地中的人越多,平均每個人就越窮,可以說已經是內耗——黃宗智把這個現象叫做內卷。

然而,黃宗智這個用法是錯的,中國小農經濟的那個意思應該叫馬爾薩斯陷阱,是馬爾薩斯人口論的核心論點,是一種對人口增長速度超過土地產出增長速度的擔心。黃宗智想用個新詞“內卷”,結果他搞錯了。而后,“內卷化”這個詞之所以能這么流行,又加上了中國民間思想家的誤讀以及“鍵盤俠”們的功勞。以至于現在只要看起來是讓人難受的競爭,就被稱為內卷,程序員 996 加個班,也叫內卷。

正如上文所說,“內卷化”一般用于形容某個領域中發生了過度的競爭,導致人們進入了互相傾軋、內耗的狀態。但內卷,不是內耗。內耗和內卷最大的區別在哪里呢?“內耗”式的危機不會長久存在,或在真實世界中很少發生。如果你覺得這里已經都開始內耗了,沒希望了,那你直接走不就行了嗎?如果你說大家都走不了,那這個社會肯定是不穩定的,會出大問題。而內卷,卻是一個能夠長期穩定存在的現象。

同樣以前面的高考來舉子,因為人多名額少,選拔優秀人才的直觀辦法是增加難度,像彩票、諾貝爾獎、奧運冠軍、電影明星,這些都是“中獎者”極少而“炮灰”極多的項目,但是這些項目并沒有內卷化。再看美國的高考,名校錄取的一個重要項目是在高中開設大學課程,因為優秀人才可以盡量發揮,所以不能叫內卷。所以,內卷的關鍵不在于有競爭,而在于“向內演化”,是精細化,是低水平的復雜。內耗是危機,內卷卻是一種無聲的悲哀。陷入內卷的人很可能樂在其中,都不覺得那是悲哀。

03

“無醛大戰”是“內卷”嗎

當下定制家居的“無醛潮流”是內卷化嗎?

2020年,定制家居界正刮起一股“無醛旋風”。頭部品牌推出了專門的無醛添加板,歐派是“無醛添加愛芯板”,索菲亞是無醛添加“康純板”,尚品宅配是無醛添加“康凈板”,其他二三線品牌積極應戰:瑪格林醛板、百得勝無醛添加純享板、好萊客原態板、好萊客凈醛板、金牌純凈板、維意定制蝶態板、我樂樂芯板、皮阿諾歐松板、頂固竹香板、勞卡原木微粒板、詩尼曼禾香板、全友綠色生態板、合生雅居OSB無醛板、伊仕利伊芯板……至少有20家定制品牌推出了無醛產品,將無醛視為產品的一種核心賣點。一出“天下無醛”的大戲好不熱鬧。

對此,業內有倡導/支持以及旁觀/反對兩個陣營。

倡導和支持者的觀點認為:

無醛市場現象的形成,背后有兩個關鍵推動力,一個是家居技術的升級,另一個是環保家居的消費需求升級,而無醛的走紅也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經歷了多年的技術積累、產品迭代與市場培育。

環保板材不是定制家居行業的核心價值,而是信任起點。因為甲醛問題依然是家居裝修里的一大痛點,所以無醛為什么會受到業主的歡迎。消費者對無醛添加的熱捧,并不簡單是對甲醛的恐懼,更多的還是對環保健康家居的渴望。定制家居的“無醛大戰”,會推高整個行業的環保標準,整體環保準入門檻的提升,消費者是最終的受益者。

“屋頂之下,本該無醛”,做到無醛是本分,顧客應該不會滿意的,但你做不到,顧客是非常不滿意的。

旁觀和反對者的觀點認為:

針對大眾普及性的工業品,也無需通過度追求超出安全標準以外的極端需求。這種超出安全以外的所謂的好,既對消費者無實際意義,對工業生產也是一種成本上的負擔和浪費。為什么歐美在板材上從不炒作無醛概念,消費者也幾乎沒有無醛的要求,因為大家對安全有明確的定義。歐美發達工業國家,對家具板材的要求是E0級或E1級(我國的室內家具標準,就是參照歐洲的E1級標準制定的)。E0級雖然也含有一定的甲醛,但E0級已完全達到對環境要求較苛刻的“實驗室”級別了,已經是非常安全的級別了。自然界里有太多的有害物質,并不是所有天然生長的就一定無毒無害,微量的甲醛釋放也不代表不安全。沒有一個人能夠生活在無塵的真空里,歸根結底要的是對健康無害的安全性產品。

目前的定制家居行業的各種環保板材名稱漫天飛舞,各執一詞,徹底把終端消費者,甚至是從業人員搞懵了,這是一種過度營銷。對于處在信息嚴重不對稱狀態下的消費者來說,反而增加了他們購買產品的搜索比較成本、時間成本。對于定制家居來說,不要讓我們的消費者,在稱謂不一、讓人眼花繚亂的各種板材面前徹底迷失了方向,而應花大力氣提升風格、藝術、美感、品質、審美和藝術品位,這些才是消費者真正渴求的東西,滿足得越好,顧客的滿意度越高。

內耗是迫在眉睫的危機,內卷是更長期的憂患。內卷給我們的教訓是復雜不等于高級,更不等于先進。 不論是內卷還是內耗,真正的解決辦法都是創新。你得跳出當前這個發展模式,不斷學習真正的新思想才行。如果到了 S 曲線的平臺區,就要尋找第二曲線,積極探索藍海。如果把陳舊的老思想用新詞包裝一遍再拿出來用,這也是一種思想上的內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