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我窩

杏樹病蟲害防治方法

杏樹的病蟲害及防治,種植杏樹的農民朋友都知道杏樹在管理方法需要耗費很大的功夫,尤其是病蟲害方法,如果管理不當,可能在收穫時節基本上不會有什麼好的收成,所以預防和治療杏樹的病蟲害問題一定要及時和趁早!接下來按照杏樹的主要病蟲害和防治治療方法兩個方面講解如何科學防治杏樹的病蟲害!

杏樹病蟲害防治方法

1、杏樹流膠病

症狀 主要發生在枝或幹上,尤以椏杈處易發病,枝條和果實也有發生。初在病部流出淡黃色透明的膠狀物,樹脂凝聚漸變成紅褐色,病部稍腫,皮層或木質部變褐或腐朽,有時腐生別的雜菌,致葉小變黃,樹勢衰退,嚴重時枝乾枯死。

病因 誘致杏樹流膠病因素較複雜,各地不同、北方主要是霜凍等原因引起,有些地區是日灼或蟲害引起,此外,排水條件差,施肥或修剪不當,致生長不良易誘發此病。該病在春季發生最多。其病理過程主要發生在幼嫩的木質部,染病後,杏樹的形成層停止產生新的韌皮部或木質部,但卻向水準方向增生厚壁細胞,形成由澱粉堆積成的內含物,與此同時,在細菌的的作用下產生酶,酶把細胞膜溶化後形成烷酸膠,即樹脂。由於厚壁細胞不斷增殖,細胞膜和澱粉的膠化三者不斷地進行,致流膠持續進行。

防治方法 參見桃樹流膠病。

2、杏樹細菌性穿孔病

症狀 主要為害葉片,也能侵染果實和枝梢。葉片染病,初在葉背產生淡褐色水漬狀小斑點;漸擴大為圓形至不規則形、紫褐色或黑褐色病斑,病部周圍具黃綠色暈圈;後期病斑乾枯,邊緣產生裂紋或脫落穿孔,當穿孔多時,病葉提早脫落。果實染病,初在果面上產生褐色小圓斑,稍凹陷,後擴大,呈暗紫色,天氣潮濕時產生黃白色粘質分泌物;乾燥時病斑上或其周圍產生小裂紋,裂紋處易被其他病菌感染,引起果腐。枝條染病,形成春季潰瘍斑和夏季潰瘍斑兩種類型。基本上與“桃樹細菌性穿孔病”相似。

病原 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Pruni (Smith) Dye 異名:Xanthomonas pruni (Smith) Dowson..稱黃單胞桿菌屬甘藍黑腐黃單胞菌桃穿孔致病型,屬細菌。菌體短杆狀,大小0.3~0.8×0.8~1.1微米,極生單鞭毛,有莢膜,無芽孢,革蘭氏染色陰性。病菌發育適溫24~28℃,最高38℃,最低7℃,致死溫度51℃。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防治方法 參見“桃細菌性穿孔病。”

3、杏裂果病

杏裂果病是杏果生產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由於裂果使杏的商品價值降低,給果農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症狀:杏裂果有兩種類型。其一是杏果大部分呈放射狀開裂,即以果頂為中心,呈條狀向胴部及果肩放射延伸開裂。其二是先從縫合線處開裂,若條件合適,裂隙很快就深達果核處,使果實開裂成張嘴狀。這種果實,從開裂到成熟,各種病原菌及金龜子類害蟲,就乘隙而入,使其受到侵染和危害。

病因:裂果是一種由水分變化而引起的物理變化。該病的發生,除了與杏的品種、土壤粘重度、杏樹的生長勢有關外,還與久旱遇雨或大灌水、果皮薄、日光灼傷、機械性受傷、噴施農藥或生長調節劑的時間不當等因素有關。

發病規律:病果大多是果實第二次速長期開始裂縫,特別是著色期及著色部位發生最為嚴重。此時,果實可溶性糖大量轉化積累,使果實的抗壓力減小,若遇陰雨或久旱突然降雨或噴藥,果實就通過根系或果皮吸收大量水分,使果實產生異常膨壓,超過了果皮和果肉組織細胞壁所能承受的最大張力,最終導致裂果現象的發生。裂果的內因,除與果實表皮的厚度有關外,還同表皮的可塑性、果實皮層薄壁細胞的厚度與彈性有關。而與杏的果肉中果膠的酶活性、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沒有明顯的相關性。

防治方法:①選育抗裂品種。如選擇特早熟或晚熟品種,和果皮厚、果肉彈性大與可塑性小的抗裂品種。 ②樹盤覆草。這樣能避免因降雨及太陽直射所引起的土壤濕度的急劇變化,使樹冠下面的小氣候處於比較穩定的狀態,減少根部吸收水分的速度和數量,保證果實代謝作用的協調進行。從而減少裂果的數量與程度。③適時澆水。給杏樹澆水,要適時適量。尤其是在杏果膨大期及果實著色期,更應保持土壤濕潤適度,要防止過幹或過濕而造成裂果。④噴施化學藥品或生長調節劑。在果實膨大期及著色期,連續噴布兩次200ppm農樂牌“稀土” 可以防裂;噴布0.1摩氯化鈣溶液可有效減少裂果;噴布氫氧化鈣溶液也可減輕裂果發生的程度。

4、防治杏球堅介和杏瘤病。

杏球堅介防治方法:杏樹早春發芽前噴波美為5度的石硫合劑或含油量為5%柴油乳劑,或5-6月份在幼蟲孵化期用40%的殺撲磷乳油噴霧,也可在3-4月份介殼蟲龐大期進行人工挑治。杏瘤病防治方法:當梢、葉初顯病症時及時剪除,並集中燒毀。病害有杏疔病。防治方法:及時摘除杏疔病葉,燒毀或深埋,撿拾樹下的落果深埋。主要蟲害有杏仁蜂、杏果象蟲。防治方法:杏仁蜂及時撿落果深埋。5月份幼蟲期噴2500倍液的澳氰菊酯或殺滅菊酯。杏果象蟲,開花期人工捕捉成蟲或勤拾落果,並及時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