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我窩

德化白瓷鑒別要領及注意事項

德化窯白瓷贗品近年愈來愈多,仿造手段愈來愈高超,胎釉形態已與明清真品相差無幾,以致令國內外不少收藏家大批上當,如今德化有一些仿製高手幾年來做德化窯白瓷雕像贗品簡直絕了,也發了大財。京滬一些大藏家收藏了所謂何朝宗大師的雕像即出自這些人的手筆。拍賣行更多,而在北方能鑒定德化白瓷的人很少。古今德化窯白瓷的細微之別我還能了然於心,並且一直在追蹤德化窯造假的動向,否則也難保不被如今的德化窯高仿品所惑。

首先我給大家傳授一個一學就會的秘訣,德化瓷器分早期晚期,我們以康熙為界,康熙以前的德化白瓷,如果在白天的時候迎光透視,它的胎內外透出粉紅色的,如果是康熙以後的,迎光透視它的胎內外透出青白色,值得注意的是,凡古代德化白瓷不管其厚薄,迎光或燈光透視全部均應透光,如不透光就是贗品。這是判定真偽德化瓷器的一項重要依據。如果是明代的德化窯,現在價值連城。

下面給大家介紹幾個鑒定要領:

一:明代早期釉面白中微泛紅,尤如嬰兒之臉白中泛紅;明代中期釉面白中微泛牙黃,尤如非洲成年象之牙,泛牙黃色;明代晚期至清代早期釉面白中微泛牙白,尤如豬油凝固時之白。康熙以後釉面開始泛白,有的集釉處出現青白色。仿品釉面一般光澤度過亮,給人以刺眼感覺。真品釉面溫潤弱光。

二:明代早期胎色迎光透視白中泛粉紅或肉紅色。明代中期胎色白中泛肉紅或牙黃色,明代晚期至清代早期胎色白中泛牙黃或牙白色。當然,迎光透視觀察各個時期所顯顏色,也會因作品的厚薄、配料的微少差異,以及燒制時溫度控制的微小差別而出現變化。

三:從製作工藝上來看仿品一般為模型注漿後分段安裝而成,判定時應注意:由於採用注漿成形工藝,故器內會出現瓷漿流動紋路,一般成垂直狀,且胎體薄而輕,釉呈奶白色,用放大鏡觀察一般有氣泡,沒有真品腴潤悅目的特徵。在同一紋式同一對稱物體上,造型往往千篇一律,尤如印刷製品,給人之感覺是過於規正、死板、毫無生機。真品則為手工捏塑堆貼。在捏介面處一般都留有手工捏制的痕跡。特別是底內牆常常會留下手指按捏或者竹片按壓的痕跡。對同一紋式同一對稱物體造型仔細觀察時,一般都有細微變化,正是這種微小的差異,它既能反映出作品的真實性,同時也更顯示其自然和靈氣。

四:何朝宗塑造的人物,安詳、端莊。而塑造的衣紋從上往下,就像老鼠的尾巴一樣,衣紋往上收就像兔子的耳朵。所以這種“鼠尾兔耳”這種工藝是何朝宗藝術大師特殊的創造特點。

德化白瓷鑒別要點:

看顏色

各個朝代的白瓷具有不同的特點,雖然都成為白瓷,但是這白是有區別的。有的白瓷中含有少量的青色,還有的白瓷中含有少量的白色。而德化白瓷的白是純色,不泛青,也不發黃。顏色很純正。

看光澤度

德化白瓷因為特殊的燒造工藝光澤度特別好,有種透亮的感覺。人站在德化白瓷的面前,可以模糊照見自己的影子。於是很多的工藝品也做的比較透亮。但是真正的德化白瓷雖然透亮,但是白的特別柔和,而現代的仿品只能做到亮,卻無法做到柔和。因此通過亮度的比較也能對真假德化白瓷進行區分。

看透光程度

前面也講到了,德化白瓷的一大特點就是透亮。因此在購買白瓷的時候可以選擇白天有太陽的時候,拿到陽光下一照,通體透亮,就說明是真品。如果渾濁,不透亮就是仿品。另外還可以利用手電筒,如果天色較暗,可以用手電筒的光打在瓷器上,同樣透亮的是真品,不透亮的是仿品。當然為了能夠買到真的德化白瓷,還是選擇白天陽光好的時候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