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我窩

盧浮宮“金字塔”建成20周年

從貝聿銘於1985為巴黎盧浮宮博物館設計“玻璃金字塔”以來,這個建築項目引起了爭議和國際上的注意,有人說它破壞了盧浮宮博物館的古典風格。但在“玻璃金字塔”建成20年之後,它成了巴黎最吸引遊客的景點之一,每年大約有850萬人參觀。

最近,巴黎舉行“玻璃金字塔”建成20周年的紀念活動。這也是這個歷史性項目最初的建築團隊的一次聚會。參加者包括與這個專案有關的公司和建築師。

慶祝活動包括由藝術家珍妮•霍爾澤(Jenny Holzer)設計的燈光裝置表演、演講和放映電影。但最重要的是一天的研討會。其內容是貝聿銘的建築方案,“玻璃金字塔”對盧浮宮及巴黎的影響。建築師和專案管理人通過一系列的展示,講述了建設工作的複雜過程——從設計概念到最後的建築。貫穿一天的研討重點,是說貝聿銘的設計的都市生活意義高於建築學意義。討論的答案是,非常需要使博物館與城市融為一體,並且將盧浮宮的主要庭院,從一個陰沉的停車場改變在一個很好的公眾聚集地。

“玻璃金字塔”實際上是“露現水面的冰山的項部”,是貝聿銘的設計觀念的一小部分。建築師對這個博物館面臨的巨大挑戰做出回應。這個回應就是,在地下創造一個相互連接的功能空間,以滿足一年4,500萬國際遊客的需求。“玻璃金字塔”的天窗(1個大的、3個小的),僅是這個表面上看得見的計畫的一部分。它們充當了一個“標識”,仿佛說:“這兒是入口”。它們的幾何學形態是單純的,並且,巨大的原有的宮殿包圍了它們,使它們的尺寸顯得矮小。

最近的研究顯示,盧浮宮目前吸引的遊客,幾乎是“玻璃金字塔”建成以前吸引的遊客的兩倍。由於繼續的擁擠支配了挑戰,它有點像它的成功的受害者。不過,由於它的優雅的支援結構和安裝,“玻璃金字塔”仍然是建築上和工程上的奇跡。

在研討會上,貝聿銘應邀講了話,92歲的他仍然很有魅力。在一個簡短的聲明中,他感謝盧浮宮“讓他更多地瞭解了法國”,並且說,這種體驗“比他給予這個博物館的東西更多”。

當然,一個耗資巨大的建築項目,很少導致一個小的姿態。不過,“玻璃金字塔”建成20年來的效果是清楚的:在盧浮宮,貝聿銘使用的建築手法,給予人們比呈現在眼前的更多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