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我窩

購買地板講究多 地板並非越厚越硬越好

一些消費者因此陷入了僅以厚度衡量地板品質的誤區。筆者發現,一些地板商家在12毫米地板外觀和功能的宣傳上,也存在誤導消費者的現象。

地板不一定越厚越好

在1995年前後,強化地板剛上市時,厚度僅為6毫米。在隨後的幾年裡,8毫米地板一直佔據市場主導地位。近年來,地板厚度不斷增加,如今12毫米地板變成主流,市場上又出現了13毫米、15毫米厚的地板。這一行業趨勢讓許多消費者產生了錯覺:買強化木地板時非常注重厚度,認為地板越厚就越有分量,就說明更堅固、更經久耐用,品質自然也會更好。事實果真如此嗎?

"其實厚板與薄板一樣,表面一旦磨壞就不能用了。因此地板面層的品質,很大程度上關係到木地板的使用壽命,而不是板的厚度。"業內人士黃先生說,影響強化地板品質的決定因素並不是厚度,消費者在選購強化地板時,要害要看廠家的用材和工藝水準如何。

業內人士提醒,在地板價格相同的情況下,寧可購買品牌木地板的8毫米地板,也不要購買雜牌的12毫米地板,"看上去厚,但因為成本、工藝及生產技術的巨大差別,雜牌厚板的使用壽命可能還不如大品牌的薄板長"。

地板並非越硬越好

家住某社區的李小姐最近正在選購木地板。她告訴筆者,個別商家在銷售時做了一個硬度對比試驗,如用自家地板與其他牌子的地板進行對敲,以顯示其地板很硬;或者用8毫米地板與12毫米地板進行硬度比較,證實12毫米地板在硬度上優於8毫米地板。對於這一比較方式,李小姐不知是否可信,她迷惑地說:"難道地板越堅硬,就說明越耐用?"

對此,專家介紹,強化木地板基材密度越大,力學性能、抗衝擊性能越高,因而其側面就更抗敲擊,但並不是密度越大越好。在同樣條件下,基材密度高,吸水厚度膨脹率越大,尺寸穩定性就差,遇水遇潮輕易變形。同時,硬度大,韌性就差,腳感不舒適。

"浮雕"地板更耐磨?

目前,多數地板品牌都推出了有凹凸紋理的"浮雕"地板,追求地板更原始、古樸的效果,受到不少消費者青睞。最近,筆者在走訪木地板市場時,發現一些商家在介紹"浮雕"地板時,都將其與耐磨程度扯上關係,有的商家稱,"浮雕"地板表面做過非常處理,比一般地板耐磨;或說成"凹凸紋理增加耐磨性能"等。

對於市場上熱銷的"大浮雕"、"小浮雕"、"浮雕專家"及"浮雕面"等木地板,專家指出,這些多數是中看不中用的。因為耐磨度是木地板最重要的使用指標,在其表面進行各種雕花,勢必會大大降低地板的耐磨度,減少加工精度,而且輕易藏汙納垢,令使用品質大打折扣。消費者購買時,不要單純追求表面效果,忽略商品的使用壽命及維護的麻煩。

地板槽深淺各有好處

12毫米地板與8毫米地板在外觀上最大的不同就是12毫米地板多了槽口,更具有實木地板的鋪裝效果。但市場上,一些商家介紹地板槽時稱"越淺越好"。理由是地板槽淺不輕易藏汙納垢,方便打理。而且,地板槽淺,踩在地板上的腳感要明顯優於深槽口的地板。

專家糾正說,地板槽的深淺是生產工藝問題,直接關係到板與板之間的銜接,只要地板扣得牢固,地板槽的深淺都不是大問題。現在地板槽分為V型槽和U型槽,各有優劣,不能一棍子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