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我窩

抽風式散熱器實測

夏天到了,一提到筆記本和夏天這兩個關鍵字,無論是百度還是微博,最多的就是關於筆記本散熱的問題。

我們知道,由於筆記本要求便攜,決定了其小巧的體積內包含眾多高度集成的電路。隨著科技的進步,筆記本的體積越來越小,性能越來越高,但是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散熱越來越差。為了解決問題,很多人選擇使用筆記本散熱器,但是使用過散熱器的童鞋都知道,傳統的散熱器有著幾大難題,使得其散熱效果極其有限。現在抽風式散熱器收到我們的歡迎,今天就來一起瞭解一下:

抽風式散熱器實測:

此次測試使用的電腦是聯想,安裝方法採用第一種吸盤。在插上電源時,進入智慧溫控模式,指示燈顯示為橙色。任意按下按鈕即進入手動調速模式,指示燈變成藍色。在按鈕+-按入到最高檔和最低檔兩種極值的情況下,指示燈會通過閃爍進行提示。

雜訊方面:

智慧溫控模式下,用手感應吸力稍小,雜訊方面控制的非常好,很難聽到這台小傢伙的工作的聲音。用手按下白色按鈕,指示燈變為藍色,進入手動調速模式。按+按鈕將筆記本調到最大抽風力度(極限值),吸風力度非常的強,相應的雜訊也會變得明顯。但是在辦公室環境下還算可以接受,基本影響不到周圍的同事。如果在夜裡安靜的臥室裡使用,我想會稍微顯得聲音大了些。

溫控方面:

實際體驗當中,這台散熱器的溫度控制還是不錯的。小編在正常使用電腦上網和編輯文檔幾小時後記錄下了筆記本的溫度。先是使用了大家喜聞樂見的溫度測試。

根據測試軟體給定的資料來看,溫度對比還是很明顯的。雖然硬碟有4度的溫度漲幅,但是考慮到機器內部硬碟位置和使用時間,42度的硬碟溫度還是可以接受。

為了排出個例產品的差異性,充分測試這款抽風散熱器的散熱性能。我們在X1Carbon基礎上又加入了一台“古董級”的老本測試,特別選擇了一台用了3年多的筆記型電腦,這台電腦是神舟優雅,購買至今已3年多,並在3個月前清理過散熱片灰塵。

我們使用了魯大師進行了溫度壓力測試,測試進行6分鐘後,溫度已基本保持穩定,CPU溫度81℃,顯卡81℃,硬碟36℃,主機板79℃,CPU和主機板因溫度過高報警,觸摸電腦各部位,左側掌托及鍵盤處已有燙手感。

我們保持溫度壓力測試繼續進行,同時將散熱器安裝在電腦排風口上,手動調速模式轉速調到最大,5分鐘後,溫度基本保持穩定,此時CPU佔用還是100%,但各項溫度下降非常明顯。

CPU溫度由81℃降至62℃(降了19℃),顯卡溫度由81℃降至59℃(降了22℃),硬碟溫度沒有變化,主機板溫度由79℃降至61℃(降了18℃)用手觸摸電腦各部溫度,右側冰涼,左側微熱。從測試結果和實際使用來看,這種抽風式散熱器降溫效果非常令人震撼。需要說明的是,由於不同電腦本身的差異和軟硬體配置的不同,以及電腦與散熱器匹配密合情況的不同,不同電腦的降溫度數是不同的。

接下來的測試我們使用了更為精確的熱度敏感儀。

我們可以從熱感儀給出的資料可以看出。在使用了該款散熱器後,在筆記本偏左側的部分,溫度改善是很明顯的,其他各部分的溫度也都保持了一個較低的溫度值。

散熱器噪音三大源頭:排氣、軸承、共振

風機是抽風式散熱器最重要的工作單元,同時也是噪音產生的源頭,想要既高效散熱又靜音,就只能在風機上動腦筋了。目前主流的風機分為三個種類:混流式風機,離心式風機、軸流式風機。筆記本抽風式散熱器採用的是離心式風機。那麼,噪音從何而來呢?主要是由這幾部分組成的:風機葉輪旋轉產生的週期性排氣雜訊、軸承的機械雜訊以及共振雜訊。

知曉了雜訊的源頭,那麼我們要做的就是去解決它們。

對於排氣噪音,我們可以在氣流出入口加紊流化裝置,簡單而言就是在出入口增加網狀結構。

對於軸承雜訊,大多數抽風式散熱器使用的是滾珠軸承風扇,而非磁懸浮軸承風扇或液壓軸承風扇,要知道後兩者相對滾輪軸承風扇而言噪音小很多,這就是為什麼大多數抽風式散熱器噪音巨大的主要原因,因此,我們自製的抽風式散熱器就應選擇後兩種風扇。

由於共振造成的雜訊呢,我們可以用熱熔膠作為風機和散熱抽風器外殼的粘合劑來改善,不僅可以固定風機,還可以作為減震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