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的位置:首頁

南非室內設計師Hubert Zandberg癡心收藏路

Hubert Zandberg佈滿藝術藏品倫敦大宅

作為一名室內設計師與專業收藏家, Hubert Zandberg將他在倫敦5層樓的家填滿了藝術藏品:每面牆、每個角、每個面⋯⋯空間似乎就要被他的藏品所撐破。

而在他看來, 收藏帶給他的滿足和快樂不在於價值與擁有, 而是一次又一次的渴望、追求、試探、研究、持續的迷戀乃至瘋狂。

家中用羽毛、岩石和骨頭做的裝飾品

自然的狩獵者

來自南非的室內設計師Hubert Zandberg, 有著南非草原烈焰般的氣質:直率、剛毅且絕不輕易放棄。

在南非無垠的沙漠中, 很多人習慣追尋著巨大的落日, 去採擷羽毛、岩石和骨頭作為家中的裝飾品。 Zandberg收藏東西的習慣, 正是從這個嚴酷而不乏生機的沙漠開始的。

在陽光下俯身尋找—這幕美好而充滿戲劇感的景象, 從7歲時就縈繞在他的腦際。 正像一個懷著強烈好奇心的孩子, 他自然而然地開始收藏明信片、古董瓶、橡皮擦⋯⋯直到這些小東西已經成堆成堆地積累, 達到了上百件, 甚至被當地電臺和報紙報導。

16年前, Zandberg帶著他的收藏愛好, 從南非來到歐洲。 學習法律專業的他原本希望成為南非外交部門的文化大使, 卻未能如願以償, 於是他來到歐洲尋找新的機會。 在這裡, Zandberg成為著名室內設計師David Champion的得意門生,

這也是他開始把收藏愛好轉變為職業興趣的地方。 “在Champion, 我學到的不僅是設計和裝飾, 更是收藏。 ”他說道。

儘管具備了設計的技藝與廣闊的視野, Zandberg依然認為自己還是那個“自然的狩獵者”。 “我做的是一種與生俱來的事情, 就像是從母親那裡獲得的, 或是自然本身教會我這樣做, ” Zandberg說, “大自然教我認識紋理和形狀, 這就是為什麼一件本可能沒有價值的物品, 會成為最有價值的收藏品。 ”很多道理他在年輕時就已領會, 比如收藏品價值的高低往往離不開“眼界的價值”, 但真正使這些感悟大放光彩的, 還是在他2002年創立自己的設計公司Hubert Zandberg Interiors之後。 “身為室內設計師, 所有的藏品都可以成為我的工具和素材, 看這些藝術品和其它東西搭配在一起,

總會令我激動不已。 ”Zandberg說。

數量龐大的私人藏品

傾聽藏品的對話

當Zandberg剛買下這棟位於倫敦的住宅時, 身為專業設計師的他卻恭謙地住到了儲藏室, 他稱自己還未準備好:“我在儲藏室居住了一年半的時間, 期間我沒有為房子做任何裝飾。

當然這只是個藉口, 其實那段時間我一直都在思考這個空間, 當我認為自己真正準備好了, 才開始動工。 ”

實際上, 這個審美品味卓越的主人, 早已在腦海中下了一盤更大的棋, 他要更好地利用這些數量龐大的私人藏品, 直到發現他們與室內全新的對話關係。 “其實我的決定權很小, 是房子本身和我的收藏品決定了一切。 ”Zandberg笑言。 Zandberg為每件藏品都注入了他們在空間中所應獲得的生命感, 而他總是在傾聽它們的對話, 仿佛每件藏品都在向他發問:我該住哪裡?而Zandberg則不斷地為他們尋找最合適的位置, 甚至不惜移動已經完成的陳設。 “甚至現在, 我的住所還沒有完全完工。 我的家一直隨著收藏品在進化, 東西需要經常移動。 ”對於Zandberg而言,只有維持謹慎而持續性的管理,才能讓這個家自始至終充滿盎然生機。

客廳的黑色牆壁

客廳以深色基調打造,藏品雖多,卻擺放得井井有條,不顯一絲淩亂。一面黑色的牆壁上,來自Edgar Martins和Helmut Newton的兩幅淺色的畫作尤顯突出,與一旁的白色抽象雕塑遙相呼應。另一個角落,擺放著巨大的象牙雕塑以及Richard Woods的藝術品,懸垂而下的,則是上世紀70年代流傳下來的唯美燈具。客廳裡充斥著大量大師級的藝術作品,比如Bene Bergado、Peter Hugo、Francis Bacon和Rachel Whiteread等等。Bruno Peinado設計的開放式書架立於客廳中央,由各種幾何形狀對稱組成的設計頗具Art Deco風格。書架前方的沙發上,一對由英國設計大師Paul Smith設計的絲質靠墊色彩搶眼,圖案惟妙惟肖。窗戶邊,兩個開放式展櫃擺放著形形色色的珍貴藏品。

壁爐上方,來自Hannah Starkey的攝影作品成為客廳的焦點,兩旁是一對珍貴的Tommi Parzinger原版橢圓木鏡。雖然早已成為這幅作品的實際擁有人,但懷著對作品的虔誠態度,Zandberg在設計時,還曾致電售畫的畫廊經理,詢問是否介意將這幅作品懸掛在一面黑色的牆壁上。“那位經理對我說,沒有問題,他們只會介意灰色。”Zandberg說道。的確,Zandberg愛上的是這些藝術品本身,而非它們的價值,才會如此在意作品內在發出的訴求。“其實客廳的面積並不大,但是若要深入地去觀察這裡的每一件物品,觸碰它們、瞭解它們、感受它們,你至少要花上幾天的時間,”Zandberg說,“你註定會愛上它們背後的故事、它們蘊含的情緒,甚至看到它們身上映射出的自己。”

餐廳一角

混搭藏品的情緒

經由鐵藝的旋轉樓梯,通往位於地下一層的餐廚空間,掛在餐廳搶眼位置上的是Andrea Buttner的一幅黑底白字文字畫,上面寫著:“我想要每一件裝飾品。”這似乎就是Zandberg對裝飾藝術品癡迷追求的最佳寫照。在日復一日對心愛收藏的揣摩、思考、設計、欣賞之中,Zandberg已經形成了一套自我的收藏觀:“一切盡在混搭中,法國人尤其明白這點,他們對‘裝飾美術設計師’(Ensemblier)崇尚有加,這也是我對自己的定位—物品的搭配師、氛圍和情緒的創造者。”

餐廳的每一面牆上都掛滿了畫作,每一處平面也都放滿了各種收藏品。然而,得益於他室內設計的功力以及對藝術虔誠而投入的態度,數量龐大的藏品被擺放得井然有序而不乏表現力,有些畫作被懸掛起來,有些被置於牆壁的擱板上,Zandberg用他獨特的視角把它們組合在一起。

餐廳一角,深藍色牆面上掛有一幅Walmor Correa的標誌性作品《Capelobo》,畫作上神秘的巴西動物解剖圖與擺在它前方的出自Franklin Cassaro之手的雕塑相映成趣。一旁的櫃子中,收藏著各類奇珍異趣的動物化石:鯨魚椎、珊瑚管、河馬骨頭等,Zandberg對自然世界的濃厚興趣由此可見一斑。地下廚房裡塞滿了各種漂亮的鳥類標本,而與之相對的另一角,古樸的藏櫃映襯著深藍色的牆壁,展示著原生態的土著藝術品。

臥室中抓人眼球的黑色四柱木架床

主臥室中Zandberg為自己設計了一個非常抓人眼球的黑色四柱木架床,呼應著空間的黑白色調。床頭掛有兩幅Mustafa Hulusi的黑白光影畫作,也是為了突出這一色彩的主旋律。這裡的各種收藏品依然令人眼花繚亂:異域風情的祖魯裙、Wolfgang Tillmans的攝影作品、Wim Botha設計的玻璃骷髏雕塑以及皮爾·卡丹設計的燈具等等。

位於頂樓的客臥更顯私密,四柱床同樣出自Zandberg之手。在湖藍色牆面的映襯下,不僅牆上的黑白光影畫作尤為搶眼,色彩斑斕的床品織物更是挑撥著歡快的情緒。閣樓的一角,造型誇張的復古寫字臺與繩編的抽屜櫃,讓深色的空間顯得充滿活力。

Zandberg的藏品已經豐沛到足以填滿五層樓的每個空間,就連衛浴間與衣帽間也不例外。黑白主調的浴室體現著獨到的英倫紳士情調:外黑裡白的浴缸、黑白馬賽克的裝飾桌、懷舊的鐵銹蓄水池⋯⋯在幾十幅大小不一的黑白攝影作品襯托下,一切都顯得渾然天成。

南非室內設計師Hubert Zandberg

無止境的收藏路

數量如此巨大的藝術品,令Zandberg面對一個現實問題:“如何將當代藝術品融入空間,成為裝飾的一部分?”而一開始,收集當代攝影作品對於他,是一個非常重要且容易的裝飾手段。Zandberg收藏的第一件作品恰好來自David Gamble的《Andy Warhol的門廳》,其顏色和結構很好地呈現了裝飾性與藝術性,流露出藝術家的個性與豐富的心理暗示。這幅作品不僅把Zandberg引入藝術的殿堂,更引領他踏上了一條無止境的收藏之路。“自從結緣這件作品,我對購買當代藝術品便充滿信心。心態的轉變,也讓我決定長住歐洲,並欣然接受歐洲文化。”Zandberg說。

當然,對於所有收藏家而言,一生中總會錯失某些機遇。對Zandberg而言,就是Alexanderplatz的《WimWenders》。儘管當時的估價合理,但他考慮了一陣子,想等待價格飆升後再賣出,可是後來並沒有合適的買家願意出價。他因而得出一個結論,也是對自己的忠告:“隨著時間的流逝,人的眼光會越來越挑剔。作為一名收藏家,必須要學會出售、交換,再入手新的物品,一定要不斷去購買自己買不起的東西,不然永遠都不會有好的藏品。”

從自然野性的動植物標本、解剖學模型,到大師級的當代藝術攝影作品,Zandberg的藏品使每個空間都在圍繞不同的主題、不同的想法、不同的思路,展現著無盡的對話,跨越時空、民族、物種⋯⋯如此多的生命、如此近距離的對話,本身已是一種奇觀。Zandberg願意把自己的收藏視為他個性的延續,他說:“家裡沒放任何自己的照片,我的藏品就是我生活的故事,訴說了一切。”回看Zandberg的家,一切似乎正是這樣。

”對於Zandberg而言,只有維持謹慎而持續性的管理,才能讓這個家自始至終充滿盎然生機。

客廳的黑色牆壁

客廳以深色基調打造,藏品雖多,卻擺放得井井有條,不顯一絲淩亂。一面黑色的牆壁上,來自Edgar Martins和Helmut Newton的兩幅淺色的畫作尤顯突出,與一旁的白色抽象雕塑遙相呼應。另一個角落,擺放著巨大的象牙雕塑以及Richard Woods的藝術品,懸垂而下的,則是上世紀70年代流傳下來的唯美燈具。客廳裡充斥著大量大師級的藝術作品,比如Bene Bergado、Peter Hugo、Francis Bacon和Rachel Whiteread等等。Bruno Peinado設計的開放式書架立於客廳中央,由各種幾何形狀對稱組成的設計頗具Art Deco風格。書架前方的沙發上,一對由英國設計大師Paul Smith設計的絲質靠墊色彩搶眼,圖案惟妙惟肖。窗戶邊,兩個開放式展櫃擺放著形形色色的珍貴藏品。

壁爐上方,來自Hannah Starkey的攝影作品成為客廳的焦點,兩旁是一對珍貴的Tommi Parzinger原版橢圓木鏡。雖然早已成為這幅作品的實際擁有人,但懷著對作品的虔誠態度,Zandberg在設計時,還曾致電售畫的畫廊經理,詢問是否介意將這幅作品懸掛在一面黑色的牆壁上。“那位經理對我說,沒有問題,他們只會介意灰色。”Zandberg說道。的確,Zandberg愛上的是這些藝術品本身,而非它們的價值,才會如此在意作品內在發出的訴求。“其實客廳的面積並不大,但是若要深入地去觀察這裡的每一件物品,觸碰它們、瞭解它們、感受它們,你至少要花上幾天的時間,”Zandberg說,“你註定會愛上它們背後的故事、它們蘊含的情緒,甚至看到它們身上映射出的自己。”

餐廳一角

混搭藏品的情緒

經由鐵藝的旋轉樓梯,通往位於地下一層的餐廚空間,掛在餐廳搶眼位置上的是Andrea Buttner的一幅黑底白字文字畫,上面寫著:“我想要每一件裝飾品。”這似乎就是Zandberg對裝飾藝術品癡迷追求的最佳寫照。在日復一日對心愛收藏的揣摩、思考、設計、欣賞之中,Zandberg已經形成了一套自我的收藏觀:“一切盡在混搭中,法國人尤其明白這點,他們對‘裝飾美術設計師’(Ensemblier)崇尚有加,這也是我對自己的定位—物品的搭配師、氛圍和情緒的創造者。”

餐廳的每一面牆上都掛滿了畫作,每一處平面也都放滿了各種收藏品。然而,得益於他室內設計的功力以及對藝術虔誠而投入的態度,數量龐大的藏品被擺放得井然有序而不乏表現力,有些畫作被懸掛起來,有些被置於牆壁的擱板上,Zandberg用他獨特的視角把它們組合在一起。

餐廳一角,深藍色牆面上掛有一幅Walmor Correa的標誌性作品《Capelobo》,畫作上神秘的巴西動物解剖圖與擺在它前方的出自Franklin Cassaro之手的雕塑相映成趣。一旁的櫃子中,收藏著各類奇珍異趣的動物化石:鯨魚椎、珊瑚管、河馬骨頭等,Zandberg對自然世界的濃厚興趣由此可見一斑。地下廚房裡塞滿了各種漂亮的鳥類標本,而與之相對的另一角,古樸的藏櫃映襯著深藍色的牆壁,展示著原生態的土著藝術品。

臥室中抓人眼球的黑色四柱木架床

主臥室中Zandberg為自己設計了一個非常抓人眼球的黑色四柱木架床,呼應著空間的黑白色調。床頭掛有兩幅Mustafa Hulusi的黑白光影畫作,也是為了突出這一色彩的主旋律。這裡的各種收藏品依然令人眼花繚亂:異域風情的祖魯裙、Wolfgang Tillmans的攝影作品、Wim Botha設計的玻璃骷髏雕塑以及皮爾·卡丹設計的燈具等等。

位於頂樓的客臥更顯私密,四柱床同樣出自Zandberg之手。在湖藍色牆面的映襯下,不僅牆上的黑白光影畫作尤為搶眼,色彩斑斕的床品織物更是挑撥著歡快的情緒。閣樓的一角,造型誇張的復古寫字臺與繩編的抽屜櫃,讓深色的空間顯得充滿活力。

Zandberg的藏品已經豐沛到足以填滿五層樓的每個空間,就連衛浴間與衣帽間也不例外。黑白主調的浴室體現著獨到的英倫紳士情調:外黑裡白的浴缸、黑白馬賽克的裝飾桌、懷舊的鐵銹蓄水池⋯⋯在幾十幅大小不一的黑白攝影作品襯托下,一切都顯得渾然天成。

南非室內設計師Hubert Zandberg

無止境的收藏路

數量如此巨大的藝術品,令Zandberg面對一個現實問題:“如何將當代藝術品融入空間,成為裝飾的一部分?”而一開始,收集當代攝影作品對於他,是一個非常重要且容易的裝飾手段。Zandberg收藏的第一件作品恰好來自David Gamble的《Andy Warhol的門廳》,其顏色和結構很好地呈現了裝飾性與藝術性,流露出藝術家的個性與豐富的心理暗示。這幅作品不僅把Zandberg引入藝術的殿堂,更引領他踏上了一條無止境的收藏之路。“自從結緣這件作品,我對購買當代藝術品便充滿信心。心態的轉變,也讓我決定長住歐洲,並欣然接受歐洲文化。”Zandberg說。

當然,對於所有收藏家而言,一生中總會錯失某些機遇。對Zandberg而言,就是Alexanderplatz的《WimWenders》。儘管當時的估價合理,但他考慮了一陣子,想等待價格飆升後再賣出,可是後來並沒有合適的買家願意出價。他因而得出一個結論,也是對自己的忠告:“隨著時間的流逝,人的眼光會越來越挑剔。作為一名收藏家,必須要學會出售、交換,再入手新的物品,一定要不斷去購買自己買不起的東西,不然永遠都不會有好的藏品。”

從自然野性的動植物標本、解剖學模型,到大師級的當代藝術攝影作品,Zandberg的藏品使每個空間都在圍繞不同的主題、不同的想法、不同的思路,展現著無盡的對話,跨越時空、民族、物種⋯⋯如此多的生命、如此近距離的對話,本身已是一種奇觀。Zandberg願意把自己的收藏視為他個性的延續,他說:“家裡沒放任何自己的照片,我的藏品就是我生活的故事,訴說了一切。”回看Zandberg的家,一切似乎正是這樣。

 相關用戶問答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