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的位置:首頁 » 家居生活 » 新房入住

體內有濕氣症狀 如何除濕氣

體內有濕氣症狀是什麼?如何除濕氣呢?體內濕氣多因喜食冷飲, 貪吃生冷瓜果等寒涼之物, 損傷人體陽氣所致。 在正常情況下, 人體對於外界溫度、濕度變化有自然調節能力, 但有些人因體質、疾病或生活習慣不良, 造成體內水分調控系統失衡, 水分排不出去, 因此影響健康。

一、體內有濕氣症狀

中醫認為:脾臟能運化水濕。 脾喜燥而惡濕, 若脾陽振奮, 脾臟健運, 運滑水濕功能正常, 濕邪則不易致病。 反之, 濕氣太重致人生病後, 病人往往出現頭昏頭重、四肢酸懶、身重而痛、關節屈伸不利、胸中鬱悶、脘腹脹滿、噁心欲吐、食欲不振、大便溏瀉、舌苔厚膩等症狀。

二、如何自我診斷是否有濕氣

在致病的風、寒、暑、濕、燥、火這“六淫邪氣”中, 中醫最怕濕邪。 寒、熱都好辦, 寒則溫之, 熱則寒之;有風咱就驅風, 有燥咱就潤燥, 有暑咱就清暑。 用燥濕的方法, 十有八九會傷了津液,

濕邪還是除不去, 所以中醫裡除了燥濕, 還有利濕、化濕、滲濕等對付濕邪的方法濕是最容易滲透的。 總是要與別的邪氣狼狽為奸。 濕氣遇寒則成為寒濕, 濕氣遇熱則成為濕熱, 濕氣遇風則成為風濕, 濕氣在皮下, 就形成肥胖……為什麼現代人的病那麼複雜, 那麼難治?因為他們體內有濕, 體外的邪氣總是和體內的濕氣裡應外合, 糾纏不清!怎麼能判斷自己體內是不是有濕呢?

最便捷的方式是看大便:如果大便不成形, 長期便溏, 必然體內有濕。 如果大便成形, 但大便完了之後總會有一些粘在馬桶上, 很難沖下去, 這也是體內有濕的一種表現, 因為濕氣有黏膩的特點。

如果有便秘, 並且解出來的大便不成形, 那說明體內的濕氣已經很重很重了。 如果你實在不願意觀察大便, 吐出舌頭觀察一下黃中帶膩, 那是體內有濕的表現。 黃得越厲害, 或者膩得越厲害, 說明濕邪越厲害。

有的人, 每天早上七點該起床的時候還覺得很困, 覺得頭上有種東西再裹著, 讓人打不起精神, 或是覺得身上有種東西在包著,

讓人懶得動彈, 也能判斷他體內濕氣很重。 中醫裡講“濕重如裹”, 這種被包裹著的感覺就是身體對濕氣的感受, 好像穿著一件洗過沒幹的襯衫似的那麼彆扭。

三、如何去濕氣

(一)、養生食療去濕氣

中醫會運用芳香、發汗及苦溫藥材, 做為祛濕法寶。 運用植物香氣來對抗感染病, 是老祖宗的智能。 譬如南方人隨身佩帶艾草蒲殺菌, 防止感染疾病。 或在氣候回暖、細菌病毒號發的五月端午, 家家戶戶門口掛把佩藍、石菖及艾葉, 取下後用來沐浴, 便是取其具消毒空氣飲水之意。 現代藥學也發現, 這些芳香植物確有抗病毒功效, 如被製成流感疫苗的八角就是一例。

此外, 熱辣辣的薑汁發汗, 最適合在淋雨之後驅散身體濕氣,

預防感冒;苦溫的中藥甘姜如同慢墩火, 緩緩將體內水氣逼散出來。

(二)、運動除濕氣

運動出汗是很好的去濕氣;特別是夏天不要開空調、風扇, 身體裡面的汗一定要出來, 否則你的濕氣太重, 到了冬天肯定會得病的。 每天堅持適量的運動, 對身體是非常有益的。運動可以紓解壓力、活絡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現代人動腦多、體力消耗少,加上長期待在密閉空調內,很少流汗,身體調控濕度的能力變差。試試看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極等任何「有點喘、會流汗」的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

(三)、避環境的濕

日常生活最好減少暴露在潮濕環境中。尤其對濕氣敏感的人,更應留心下列事項:不要直接睡地板。

空氣中水分會下降且地板濕氣重,容易入侵體內造成四肢酸痛。最好睡在與地板有一定距離的床上。潮濕下雨天減少外出。

對身體是非常有益的。運動可以紓解壓力、活絡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現代人動腦多、體力消耗少,加上長期待在密閉空調內,很少流汗,身體調控濕度的能力變差。試試看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極等任何「有點喘、會流汗」的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

(三)、避環境的濕

日常生活最好減少暴露在潮濕環境中。尤其對濕氣敏感的人,更應留心下列事項:不要直接睡地板。

空氣中水分會下降且地板濕氣重,容易入侵體內造成四肢酸痛。最好睡在與地板有一定距離的床上。潮濕下雨天減少外出。

 相關用戶問答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