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的位置:首頁

科技巨頭的智能家居攝像頭之戰

隨著智能家居設備的激增, 智能家居生態系統控制權之爭在各大主流科技公司之間悄然興起。 Amazon、Google、Apple和Facebook都從自己已有優勢出發, 迅速搶灘掠地。 他們都想將自己的產品擴散到智能家居生態系統乃至用戶的移動設備中, 以此形成一整套完整固定的生態系統。

投資人Sam Lessin在文中指出, 智能家居之戰的影響可能遠比人們想得深遠, 而競爭的關鍵在于迅速搶占用戶家中的攝像頭而非電子屏幕。 一旦智能家居生態系統完成, 它可能會反向影響移動設備的格局。 原因在于, 當你家中的智能設備與手機系統不兼容時,

選擇換掉手機要簡單得多。

2019年9月18日, Facebook發布了最新款Portal智能屏幕, 這只是各大科技平臺最近接二連三發布的一系列與家居相關的最新產品中的一款。 實際上, 各大科技平臺關于家居控制系統的競爭愈演愈烈, 競爭重點已經不僅僅是控制客廳。

在“智能家居戰爭”逐漸成形的過程中, 五個主要事實也逐漸變得清晰。 這五個事實解答了家居控制的戰爭將如何展開, 以及家居控制對科技平臺的重要性。

“家居戰爭”的關鍵在于家居攝像頭, 而不是屏幕。

一直以來, 人們在提到科技進入家居時, 往往會想到特定房間的控制屏幕。 最廣為人知的事件是, 在過去10到15年里, 專家們就誰將最終控制“客廳屏幕”展開了激烈的辯論。

事實證明, 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我家中只有幾塊屏幕, 但分布在各個房間、門上和嵌入在系統中的攝像頭數量則要多得多。 據我統計, 我家只有四塊屏幕(筆記本電腦和手機除外), 但運行著的攝像頭有近20個。

這說明, 對于收集數據和環境, 創造更好的家居體驗和服務來說,

控制家里的攝像頭是最重要的“灘頭陣地”(譯注:指進攻登陸作戰中首先搶占的陣地, 表示控制了攝像頭就搶占了市場先機)。

相比之下, 控制屏幕似乎突然變得沒有那么重要了——尤其是在假設幾乎所有人都隨身帶手機的情況下。

迄今為止, 主流技術平臺基于自身優勢, 在家居控制中擁有明顯的攝像頭優勢和更好的服務質量。

我在自己家里運行著五套不同的攝像系統, 你可以把它們想象成一組同心圓。

在房子外面運行的安保系統, 是由一家名為Deep Sentinel的美國生活服務初創公司開發的。 在門口運行的是Amazon的攝像頭(包含智能門鈴Ring和智能門鎖Key)。

在房間里, 我們主要使用Google的攝像頭(包含智能家居Nest和智能設備Home),

還有一兩個Alexa設備。

而大多數時候, 在我們手邊的攝像頭是Apple手機和筆記本電腦上的攝像頭。 我們偶爾體驗虛擬現實游戲時, 會使用Facebook上的虛擬現實設備Oculus, Oculus僅耳機上就大約有十二個攝像頭。

當我思考這些攝像生態系統是如何融入我們的生活時, 我發現它們基本上都出自各個技術平臺的最強領域:

Amazon的優勢領域是讓人或物通過大門進入房子, 所以Amazon的攝像頭掌控著門口。

Google的攝像頭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Amazon攝像頭在房間里的地位, 因為我們一直在使用Nest攝像頭。 Nest攝像頭的前身是Dropcam(譯注:Dropcam是多功能無線網絡視頻監控攝像頭, 后被Nest收購)。

這種攝像頭發揮了其巨大的影響力, 將我們帶入了Google家庭生態系統(Home ecosystem)。 Google的服務覆蓋范圍、優良的軟件和語音識別等優勢,

使其在房間范圍的家居控制中獨占鰲頭, 其他公司難以與之匹敵。

反觀“掌上攝像頭”的情況, 盡管各科技平臺之間的差距已經明顯縮小, 但Apple顯然仍占據主導地位。 這要歸功于其優秀的硬件設計和即時通信軟件iMessage。

而談到新興的可穿戴式和面部設備時, Facebook憑借其Oculus(譯注:虛擬現實設備)目前處于行業領頭地位, 因為至少目前來看, Facebook是唯一一家致力于研發虛擬現實技術(Virtual Reality, VR)產品的主流技術平臺。

換句話說, 各科技平臺進入家居控制市場的切入點并不在于房間類型, 而更多地在于考慮自身的優勢所在。

各大技術平臺之間的競爭主要目的是搶占攝像頭控制“同心圓”中自身本具優勢的部分。

各大技術平臺都試圖將自己的攝像頭優勢服務圈輻射影響到相鄰的服務圈。

Amazon不滿足于掌控門口地區,試圖將攝像頭的控制范圍從Ring平臺向外拓展到臨近的安保產品,并大力將服務推進到Alexa的控制范圍(房間)之內。(盡管在我看來,Alexa的設備在質量上不如Google的,但它們的產品還是因其開創性獲得了很多贊譽。)

顯然,Google正試圖占據家居控制市場的“門口區域”,優化其相關的商業產品并使用Pixel手機(譯注:谷歌推出的系列智能手機)在設備服務圈中與iPhone競爭等等。

Apple的奮斗方向是將設備服務圈的優勢通過HomePod(內置Siri的智能音箱)等設備擴大到房間服務圈。據傳,Apple同時在從手持設備向可穿戴設備方向進軍,盡管Apple尚未正式宣布這方面的消息。

最后,Facebook因其早期在可穿戴設備領域的突出表現,正試圖在這一服務圈宣告主權。但奇怪的是,Facebook在幾次失敗的設備嘗試后,跳過了這一服務圈(譯注:指可穿戴設備領域),并轉為開發覆蓋房間服務圈的Portal系列設備。

盡管Facebook在開發Portal時,具有巨大的網絡優勢,但我認為他們不可能贏下這場房間服務圈的家居控制戰,因為Facebook缺少了可與其他三家巨頭公司匹敵的攝像頭優勢和綜合服務。

家居科技生態系統,與我們在互聯網或移動應用世界所習慣的平臺相比,將會是一個更加封閉的平臺。

“封閉”是這種家庭設備市場模型的先決條件之一。家庭科技生態系統將比我們最近看到的技術平臺的情況更加封閉。

我有兩大原因支撐這一觀點:第一是隱私性和安全性。在某種程度上,由于人們的文化環境和與他們家里被攝像頭包圍所需的極度親密和信任感,即使這些大平臺愿意在開放性上冒險,他們實際也不敢這么做。

當然,大平臺對公開家庭隱私沒有興趣。第二點,這四大主要平臺都有一定的規模,但重要的家庭規模服務的范圍非常有限,因此他們寧愿保持封閉,并把幾個系統捆綁在一起。

Amazon的Alexa團隊或許比其他同行更追求開放、嵌入式的生態系統戰略。但在我看來,如果整個房子,或至少一整層,擁有家居生態系統的話,會對家居控制戰爭產生巨大的影響。我們將會看到,家居戰爭會趨向于封閉系統,而不是開放式的。

與歷史技術平臺相比,服務擴展中激發的鎖定效應和潛在價值將決定“家庭”的所有權。

我堅信家居市場可以激發大量的鎖定效應(譯注:指兩個相同意義上的科學技術產品,一個是較先進入市場,積累了大量用戶,用戶對其已產生依賴;另一個較晚才進入市場,同種意義上的科學產品,用戶對第一個已經熟悉了解,而另一個還需要用戶重新學習了解,產生了很大麻煩,因此較晚進入市場的那個很難再積累到用戶,從而慢慢退出市場)。

簡而言之,如果你現在想把Android系統換成iOS,你只需要換個手機。但如果你想換掉的是家居系統,可能需要換掉幾十個攝像頭、設備和服務。轉換家居系統的代價會高很多。

這可能意味著,科技平臺一旦成功捆綁了服務并真正擁有了數字家庭的顧客,平臺所能得到的長期經濟效益和好處,將遠超他們在手機、筆記本電腦和可穿戴設備領域的鎖定效應和優勢。

這帶來的問題是:科技平臺能否將家居方面成功的鎖定效應滲透到顧客的移動設備和筆記本電腦上呢?我認為答案是肯定的。

舉例來說,如果我家里的家居生態系統都是Google產品的話,在移動設備方面,我很可能會把蘋果系統換成安卓。理論上來講,這會使現行設備的“家居控制之戰”變得比人們想象中更重要,因為這些設備會影響不同技術平臺的長期主導地位。

一直以來,我們想到不同技術公司之間的關系時,往往是討論他們現有的服務(搜索、社交、通訊、商務等),他們在某種服務中占據的主導地位以及他們是如何從主要服務擴展到其他相關服務的。

隨著家居設備的爆炸式增長,我第一次認為我們必須合理地考慮不同公司的特殊部署或主導地位,以及未來這些部署和地位將如何幫助他們擴大或縮減公司規模。

很有可能之后人們會發現,廣義上的家居設備之爭,狹義上的攝像頭之戰,是科技平臺競爭歷史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它會遠比人們最初意識到的重要得多。

最終,一切都可以歸結為一個簡單的數學問題——換掉手機比換掉家中幾十個攝像頭和設備要簡單得多。

Amazon不滿足于掌控門口地區,試圖將攝像頭的控制范圍從Ring平臺向外拓展到臨近的安保產品,并大力將服務推進到Alexa的控制范圍(房間)之內。(盡管在我看來,Alexa的設備在質量上不如Google的,但它們的產品還是因其開創性獲得了很多贊譽。)

顯然,Google正試圖占據家居控制市場的“門口區域”,優化其相關的商業產品并使用Pixel手機(譯注:谷歌推出的系列智能手機)在設備服務圈中與iPhone競爭等等。

Apple的奮斗方向是將設備服務圈的優勢通過HomePod(內置Siri的智能音箱)等設備擴大到房間服務圈。據傳,Apple同時在從手持設備向可穿戴設備方向進軍,盡管Apple尚未正式宣布這方面的消息。

最后,Facebook因其早期在可穿戴設備領域的突出表現,正試圖在這一服務圈宣告主權。但奇怪的是,Facebook在幾次失敗的設備嘗試后,跳過了這一服務圈(譯注:指可穿戴設備領域),并轉為開發覆蓋房間服務圈的Portal系列設備。

盡管Facebook在開發Portal時,具有巨大的網絡優勢,但我認為他們不可能贏下這場房間服務圈的家居控制戰,因為Facebook缺少了可與其他三家巨頭公司匹敵的攝像頭優勢和綜合服務。

家居科技生態系統,與我們在互聯網或移動應用世界所習慣的平臺相比,將會是一個更加封閉的平臺。

“封閉”是這種家庭設備市場模型的先決條件之一。家庭科技生態系統將比我們最近看到的技術平臺的情況更加封閉。

我有兩大原因支撐這一觀點:第一是隱私性和安全性。在某種程度上,由于人們的文化環境和與他們家里被攝像頭包圍所需的極度親密和信任感,即使這些大平臺愿意在開放性上冒險,他們實際也不敢這么做。

當然,大平臺對公開家庭隱私沒有興趣。第二點,這四大主要平臺都有一定的規模,但重要的家庭規模服務的范圍非常有限,因此他們寧愿保持封閉,并把幾個系統捆綁在一起。

Amazon的Alexa團隊或許比其他同行更追求開放、嵌入式的生態系統戰略。但在我看來,如果整個房子,或至少一整層,擁有家居生態系統的話,會對家居控制戰爭產生巨大的影響。我們將會看到,家居戰爭會趨向于封閉系統,而不是開放式的。

與歷史技術平臺相比,服務擴展中激發的鎖定效應和潛在價值將決定“家庭”的所有權。

我堅信家居市場可以激發大量的鎖定效應(譯注:指兩個相同意義上的科學技術產品,一個是較先進入市場,積累了大量用戶,用戶對其已產生依賴;另一個較晚才進入市場,同種意義上的科學產品,用戶對第一個已經熟悉了解,而另一個還需要用戶重新學習了解,產生了很大麻煩,因此較晚進入市場的那個很難再積累到用戶,從而慢慢退出市場)。

簡而言之,如果你現在想把Android系統換成iOS,你只需要換個手機。但如果你想換掉的是家居系統,可能需要換掉幾十個攝像頭、設備和服務。轉換家居系統的代價會高很多。

這可能意味著,科技平臺一旦成功捆綁了服務并真正擁有了數字家庭的顧客,平臺所能得到的長期經濟效益和好處,將遠超他們在手機、筆記本電腦和可穿戴設備領域的鎖定效應和優勢。

這帶來的問題是:科技平臺能否將家居方面成功的鎖定效應滲透到顧客的移動設備和筆記本電腦上呢?我認為答案是肯定的。

舉例來說,如果我家里的家居生態系統都是Google產品的話,在移動設備方面,我很可能會把蘋果系統換成安卓。理論上來講,這會使現行設備的“家居控制之戰”變得比人們想象中更重要,因為這些設備會影響不同技術平臺的長期主導地位。

一直以來,我們想到不同技術公司之間的關系時,往往是討論他們現有的服務(搜索、社交、通訊、商務等),他們在某種服務中占據的主導地位以及他們是如何從主要服務擴展到其他相關服務的。

隨著家居設備的爆炸式增長,我第一次認為我們必須合理地考慮不同公司的特殊部署或主導地位,以及未來這些部署和地位將如何幫助他們擴大或縮減公司規模。

很有可能之后人們會發現,廣義上的家居設備之爭,狹義上的攝像頭之戰,是科技平臺競爭歷史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它會遠比人們最初意識到的重要得多。

最終,一切都可以歸結為一個簡單的數學問題——換掉手機比換掉家中幾十個攝像頭和設備要簡單得多。

 相關用戶問答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