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的位置:首頁

人工智能的“黃金時代”真的來了嗎?

人工智能浪潮正在全球迅速、蓬勃地發展, 我們似乎已經迎來了人工智能的“黃金時代”。

數十個國家已經對人工智能大舉投資, 并出臺了相關扶持政策;斯坦福大學呼吁美國政府在未來10年向人工智能生態系統投資1200億美元;美國能源部(DOE)欲利用人工智能加速科學發現, 計劃申請100億美元資金;法國報告顯示, 有賴于政府和投資者的支持, 2019年新增了38%的人工智能初創企業。

普華永道預計, 到2030年, 人工智能每年將為全球經濟貢獻16萬億美元。

“黃金時代”還是寒冬前兆?

人工智能的到來同時伴隨著贊譽和爭議:人臉識別、偽造假視頻、假新聞、算法偏見、或導致大規模失業等負面新聞都經常引發人們的擔憂。

對此, 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表示這僅僅是技術進步中不和諧的噪音, 就如同人們曾擔心蒸汽機車會使牛不吃草、雞不下蛋、農民破產, 而這些擔憂后來被證明是毫無根據的。

而在許多樂觀預期的背后, 也有人指出人工智能技術實則進展緩慢。

一些人聲稱, 人工智能將為這個時代帶來變革性的影響, 如同電力帶來了第二次工業革命。 這個理論得到了Gartner公司的支持:該公司發布了2019年“人工智能炒作周期”圖表, 圖中顯示, 許多人工智能技術正在創新曲線中上升, 這將讓人工智能發展“火上澆油”。

具體而言, Gartner預計語音識別技術將帶來最顯著的變革,

而新出現的基于AI的8種新技術則分別是AI云服務、AutoML、增強智能、可解釋型AI、邊緣AI、強化學習、量子計算和AI市場。

不過, Gartner表示, 處于炒作周期創新觸發階段的技術常常缺乏實用的、可擴展的產品, 商業可行性尚未得到證明。

Gartner的另一項研究則顯示, 人工智能的應用滯后于預期, 至少在企業中是這樣。 困難包括缺乏人才、缺乏高質量數據以及對技術的理解不夠。

不切實際的承諾、宣傳已經帶來了數次“AI寒冬”:關于AI的投資和研究迅速回落。

進展緩慢

早在2016年, 就有預測稱, 到2020年將有1000萬輛自動駕駛汽車上路, 今年10月, 現代汽車還表示計劃在自動駕駛及電動汽車領域投資350億美元。

但福特首席執行官吉姆·哈克特(Jim Hackett)坦承,

他們過于樂觀地估計了自動駕駛汽車的到來時間, 該公司正在縮減其自動駕駛汽車的相關計劃, 并認為首批自動駕駛汽車的能力將有所局限。

Uber先進技術集團的首席科學家拉克爾·烏爾塔森(Raquel Urtasun)也表示, 自動駕駛汽車還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普及。

同樣, 關于AI與腦機接口技術被用于醫學領域、有望治愈疑難病癥(如自閉癥、精神分裂癥)的報道也很多, 但仍然停留在研究階段。

利用AI來在浩如煙海的文獻中尋找線索、進行藥物研發有著很大潛力, 但算法也可能出錯, 而且不夠成熟, 需要進行人工過濾。

斯坦福大學教授大衛·切瑞頓表示, 自從35年前他首一次接觸人工智能以來, 它一直是一項很有前途的技術, 而且它仍然很有前途,

但“被過度看好了”。

作用有限

目前人工智能領域方面的進步都只局限于“狹義人工智能”(又名弱人工智能)——它只能專注于一件事情。

狹義人工智能能使許多工作中枯燥、重復的部分自動化, 它也只能做到這一點。 缺點是它仍然只能擔當人類的助手, 作用有限, 優點則是人們目前還不需要擔心出現“天網”、“終結者”那樣的超級人工智能。

例如, 社交媒體網站使用的深度學習算法越來越善于識別對象、人, 甚至是這些對象和人的詳細特征, 但仍然需要人類來辨別和過濾;AlphaGo擊敗了圍棋世界冠軍, 但換成戰棋、飛行棋就需要重新訓練。

人類的能力則不僅比人工智能更加廣泛, 在某種意義上學習能力也更強——你不需要看成千上萬張圖片才學會認識“什么是貓”。

人們試圖創造一個與人腦相類似的通用人工智能(AGI), 但由于我們自己對大腦及其功能沒有全面的了解, 因此很難對其建模和復制。

關于時間點, 微軟總裁布拉德•史密斯(Brad Smith) 預測, 人工智能將在未來30年至2050年間改變社會。 一項對人工智能專家的調查則預測, 到2060年, 預計將出現通用人工智能或奇點。

 相關用戶問答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