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我窩

畫家的水墨生活 淩子和楊明義的詩情畫意家

隨意的工作間中,女主人躺在灑滿陽光的老式躺椅上,工作室也可以變得如此愜意。

淩子和楊明義的家,本著純粹的原則在建造。他們選擇的是以繪畫的方式來裝扮家,所以,家就變成了一幅可觀、可游、可居、可詩的新派水墨畫。

別人這樣評論楊明義的畫:可以觀,可以游,可以居,可以詩。

關於楊明義的作品與成就,實在太多;給他的畫寫過評論的著名美術評論家也實在太多。但是,對於他來說,那些成就與評論或許都只是窗外的風景,而真正令人沉醉的風景則是畫本身。

對於這個將周莊帶往世界的人來說,一般人看來有些神秘,也有些神往。但真正對楊明義神往的人,大都是因為他的畫。從20世紀60年代初創作浮水印木刻版畫,到70年代起開始探索新的水墨江南山水畫,今天的他,已經將水墨融於胸懷,創造性地表現著江南水鄉的濃郁韻味。所以,他的畫清新脫俗,別具一格,深深刻上了屬於他的痕跡。

沉下心來想想,楊明義,其實純粹得令人一眼望穿——他只是想畫一幅畫,讓別人有興趣看一看,有興趣去游一遊,有興趣住些日子,然後,有興趣享受那份詩情畫意!這些畫作中,當然也包括他的家。

家,可觀,可遊

江南水鄉,畫不好便成了小氣的女子,留在家裡便是最好的出路。楊明義的畫裡,分明為江南水鄉注入了淳樸、簡練的神韻,頓時令人發現精巧背後的大氣。而他的家,也是如此。懂得繪畫的人,懂得好東西是靠時間養出來的。對待家,楊明義就像對待他的畫一樣,創造出今天擁有獨特語言的水墨江南,而淩子就是他畫中的美麗女子。楊明義用了二十年;當大多數畫家已經不畫速寫而用更快捷的照相機代替時,他還一直不停地畫著。

女主人寬敞,明媚的工作室,一張鐵藝古董床,讓工作也變得如此愜意。

時間的積澱絕不是浪費,就像陳香的老酒,少一寸光陰便少了一分滋味。淩子和楊明義的房子用了一年多的時間才重新建造完成。三層的小樓規劃得清晰明瞭。一層是開放的會客區,二層是安靜的主臥和男主人的書房,三層整層的空間則都是女主人工作室。明晰的分區,令每個空間都充滿了屬於自己的獨特之處,整個居室中或古典或現代的裝修設計,始終無法脫離那張白紙,那份神韻總會落在畫卷之上。

主人像處理水墨畫般處理著房間的格局,有明有暗,有取有舍。

每件裝飾品都像是珍貴的藝術品。

留白是需要勇氣的。在這個三層的居室中,我們足以見到主人的勇氣。大面積的留白,與水墨畫有些神似。居室的每一處動線設計都足夠寬餘,令人在居室中產生的是遊走的感覺,帶上了那麼點兒人在江南的閒庭信步。但是,這裡的留白並不顯得空洞,隨處可見的繪畫作品,或是主人自己所畫,或是朋友贈送,畫在它應該在的位置,不會令留白處有被填滿的感覺,卻恰到好處地把每一處留白也巧妙地變成了一幅畫中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