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我窩

草豆蔻種植方法 草豆蔻功效

對於中藥藥材草豆蔻相信大家不會陌生,草豆蔻作為中藥入藥的常用植物,有很高的藥用價值,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下草豆蔻的功能作用都有哪些?

草豆蔻是一種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以豆蔻為名的中藥有四味,即肉豆蔻、草豆蔻、紅豆蔻和白豆蔻。這四個品種都富含揮發油,具有芳香志氣。

草豆蔻的功效與作用

草豆蔻有燥濕除寒、祛痰截瘧、消食化食的功效,但氣虛或血虧,無寒濕實邪者忌服草豆蔻,草豆蔻治瘧疾,胃中寒痰凝結,不易開解:草豆蔻、常山、知母、烏梅、檳榔、甘草、穿山甲。水煎服。(《慈幼新書》草豆蔻飲)

1、草豆蔻治脾痛脹滿:草豆蔻仁二個。酒煎服之。(《仁齋直指方》)

2、草豆蔻治癉瘧,脈采弦數,但熱不寒,或熱多寒少,膈滿能食,口苦舌幹,心煩,渴水,小便黃赤,大腑不利:青皮(去白)、厚朴(薑制炒)、白術、草豆蔻仁、柴胡(去蘆)、茯苓(去皮)、半夏(湯泡七次)、黃芩、甘草(炙)各等分。細銼。每服20克,水一盞半,薑五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濟生方》清脾湯)

3、草豆蔻治瘟疫初起,先憎寒而後發熱,日後但熱而無憎寒,初起二、三日,其脈不浮不沉而數,晝夜發熱,日哺益甚,頭身疼痛:檳榔10克,厚樸5克,草豆蔻仁2.5克,知母5克,芍藥5克,黃芩5克,甘草2.5克。用水一鐘,煎八分,午後溫服。(《瘟疫論》達原飲)

4、草豆蔻治腸胃冷熱不和,下痢赤白,及伏熱泄瀉,髒毒便血:草豆蔻子、甘草、地榆、枳殼(去穰,麩炒)。上等分為粗末。每服10克,用水一盞半,煨薑一塊,拍碎,同煎七分,去滓服,不拘時候。(《傳信適用方》草豆蔻飲)

5、草豆蔻治瘧疾,胃中寒痰凝結,不易開解:草豆蔻、常山、知母、烏梅、檳榔、甘草、穿山甲。水煎服。(《慈幼新書》草豆蔻飲)

6、草豆蔻治腫寒瘧疾不愈,振寒少熱,面青不食,或大便溏泄,小便反多:草豆蔻仁、附子(炮,去皮臍)。上等分,細銼。每服25克,水二盞,生薑七片,棗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濟生方》果附湯)

草豆蔻為薑科植物草豆蔻的果實,草豆蔻有燥濕除寒,祛痰截瘧,消食化食的功效,草豆蔻主治瘧疾,痰飲痞滿,脘腹冷痛,反胃,嘔吐,瀉痢,食積。

草豆蔻的繁殖方式

草豆蔻可用種子和分株繁殖。

種子繁殖

一般選取8月初至9月隨收隨播種,播種前催芽,如種子量少,可用種子4倍的濕沙混合後置於盆中,經常保持濕潤,在30 -35℃氣溫下,一般10多天即可出芽點,此時取出播種。按行距10 - 15釐米開溝條播,播種後覆土0.5釐米,床面蓋草,20 - 30天開始出土,從播種到齊苗需40 - 60天。當幼苗出現2-3片葉時,進行間苗或移床,促進葉片加速增加,至5-7片葉時,植株開始分蘖,苗高30釐米左右可出圃定植。定植株行距1米×1.5-2米。每穴栽種子苗2-3株,不要栽得過深,以免影響發根抽筍。栽後壓實,淋定根水。

分株繁殖

在田間選擇健壯高產的植株,剪取其根狀莖,每一根莖上具有2-3個地上莖。一般生長茂盛的二年生株叢,可取8-10小叢作種苗用,隨挖取隨種。

草豆蔻的形態特徵

草豆蔻的株高達3米。葉片線狀披針形,長50-65釐米,寬6-9釐米,頂端漸尖,並有一短尖頭,基部漸狹,兩邊不對稱,邊緣被毛,兩面均無毛或稀可于葉背被極疏的粗毛;葉柄長1.5-2釐米;葉舌長5-8毫米,外被粗毛。

草豆蔻的總狀花序頂生,直立,長達20釐米,花序軸淡綠色,被粗毛,小花梗長約3毫米;小苞片乳白色,闊橢圓形,長約3.5釐米,基部被粗毛,向上逐漸減少至無毛;花萼鐘狀,長2-2.5釐米,頂端不規則齒裂,複又一側開裂,具緣毛或無,外被毛;花冠管長約8毫米,花冠裂片邊緣稍內卷,具緣毛;無側生退化雄蕊;唇瓣三角狀卵形,長3.5-4釐米,頂端微2裂,具自中央向邊緣放射的彩色條紋;子房被毛,直徑約5毫米;腺體長1.5毫米;花藥室長1.2-1.5釐米。果球形,直徑約3釐米,熟時金黃色。

草豆蔻的花期:4-6月;果期:5-8月。

以上就是草豆蔻的相關介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