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我窩

生活小常識:指南針怎麼用 指南針怎麼看

對於指南針,我們很多人都是很熟悉的,那麼你知道指南針怎麼用嗎?喜愛戶外運動和山地運動的愛好者是離不開指南針,誰知道下一秒不會迷路呢,所以學會指南針怎麼看,也很重要。接下來小編針對指南針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指南針怎麼用——結構、性能

1.方位測量機構:由羅盤、方位框、瞄準器及瞄準玻璃等組成。方位分劃外圈為60—00密位元分劃制,單位為0—50密位;內圈為360º分劃制,單位為5º。方位指示精度為0—25密位。

2.距離估定器:有瞄準器及瞄準玻璃等組成。瞄準玻璃上刻有距離估定線及密位分劃線。當殼蓋與殼身之測距定位線相對準,瞄準器處於垂直位置時,距離固定線與瞄準器組成10:1之比例測距固定器;密位分劃線與瞄準器組成密位測距估定器。距離估定器的測距精度為5%。

3.俯仰角測量機構:由俯仰瞄準器、俯仰擺及鎖緊機構等組成。其量程為±90º、單位為5º。俯仰角測量精度為2.5º。

4.里程測量機構:由里程測量表輪、里程表、里程錶針及齒輪系等組成。里程表有1:100000;1:50000;1:25000三種分劃,單位為公里。里程測量精度為2%。

5.座標梯尺:由相互垂直的兩組測尺組成。長尺80mm;短尺20mm。單位1mm。座標梯尺測量精度為0.5mm。

指南針怎麼用——測方位角:以判定方位、標定地圖、指示目標等。

打開指北針,使殼蓋至最大位置,將指北針托平,(單眼緊貼瞄準器)調整瞄準器的角度,使透過放大鏡能清晰的看清方位指標線及所對應的分劃值。瞄準時通過瞄準器上的長縫和瞄準線瞄準目標,此時方位指標線所對應的密位分劃值,即為站立點至目標的磁方位角。

指南針怎麼用——估測距離

① 已知北側目標的間隔,估測目標至站立點之間的距離。

根據目標間隔在瞄準玻璃上所占的大小,可按10:1的比例公式或密位公式來估算距離。

比例公式: 立足點至目標的距離(米)=目標間隔寬度(米)x 10 / 目標占兩估定線寬度的倍數

密位公式: 立足點至目標的距離(米)=目標間隔寬度(米)x 1000 / 目標所占的密位元數

② 未知被測目標的間隔,估測目標至站立點之間的距離。

打開指北針,測的目標至站立點的磁方位角為45—20密位元,在垂直於目標的方向尋找一輔助點,使目標至輔助點的磁方位角之值在原來的基礎上變化1—00密位,例向右當測得輔助點至目標的磁方位角為44—20密位。此時用步測法或其他方法,若測得輔助點到立足點的距離為40米,則站立點到目標的距離為其十倍,即400米。

指南針怎麼用——測俯仰角及校準水準

用俯仰瞄準器直接瞄準目標,來測量站立點至目標的俯角或仰角。還可以將指北針的座標梯尺(長尺)朝下,立於某一平面上,測量該平面傾斜的角度,或校準該平面,使之處於水準位置。


指南針怎麼看

在使用指南針時,首先是對指南針的設定,要將指南針不平放置,在指南針的指標靜止後,紅色一段指向的地理方向便是“南”,然後再慢慢的轉動指南針,直到白色的一端與指南針錶盤上的刻度“南”相重合,此時指南針刻度盤所標示的方向即為實際所處的地理方向。只是在測量過程中為了保證測量的準確性,在使用指南針時要遠離一些容易產生磁性的物體。

接下來就是根據地圖與指南針相結合,通過看指南針的錶盤來定我們所處的位置與方向,把地圖與目前所處的地理位置方向相符的放好,然後在地圖上找出第二個比較清晰的標誌物,再把設定好的指南針放好,即指南針的長邊指向其中之一的目標物,接下來就是找出圓圈,從而配合指南針的指向北的指標相重合,在不移動圓圈的方向的情況下,將指南針放在地圖的北方位置,從而使得指南針的長邊的末端與地圖上的目標物相吻合,隨後再連接圓圈與指南針的北針方向連接,畫一條直線,即兩條直線的交錯位置,就是當前所處的地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