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我窩

圖便宜是個技術活--中央空調篇

消費者在購買中央空調的時候難免會被低價所吸引,但是,我們要提醒大家,由於多數消費者對中央空調的市場不瞭解,找低價的時候最好也要以知名品牌的正規商家為主。我們不瞭解的地方,處處都可以隱藏,就算買了知名品牌的產品,不正規的商家依然可以在價格和安裝方面做手腳。本期我們搜羅了一些價格和安裝的陷阱,提醒消費者不要吃虧上當。

價格陷阱

一、過低的價格要小心

每到節假日,商家都會推出一些低價優惠的空調產品來吸引人氣。挑選的時候要留個心眼,因為這些大幅度降價產品的背後很可能潛藏著巨大的"陷阱"。一般而言,技術進步和效率提升是降低成本的主要驅動力,如果企業在這兩者沒有明顯革新,反而向市場拋售超低價的產品,那麼原因只有一個:通過安裝偷工減料、材料以次充好、等手段來降低成本,然後打著低價幌子來誤導、矇騙消費者。這些產品在品質、性能、安全等方面與正常產品有差距,在產品品質和性能上就大打折扣,產品雖然賣出去了,但是高返修率的現象頻頻出現。

二、消化老品,拋售庫存

消費者買東西自古都是一分價錢一分貨,換句話說,好貨不便宜,便宜沒好貨。當商家推出一兩款超便宜的產品時,有可能是淘汰產品,無疑將影響消費者購買後的實際使用壽命和效果,消費者購買了這樣的降價空調看似撿了個大便宜,實際上卻未必好,因為這些低價產品可能存在安全、性能隱患,或者是對能源的耗費,從長遠來看並不合算。當然,有些由於技術的革新而推動的前一代產品降價也是值得一看的,對於想要性價比的消費者來說,主要還是在選擇的時候要準確的判斷和把握。

三、節前提價,節中打折

我們過節買衣服有時會發現,過節時所謂的降價是假的,衣服的原價比上次看到時高多了,這就是廠家跟消費者玩的"先提價,後打折"的遊戲,在空調行業也是如此。比如節前將某款中央空調的價格先上調,過節時再下調,其實,下調後的價格才是其真正的價格。不熟悉市場的消費者,常常會被廠家這樣的煙幕彈所迷惑。其實,消費者心裡只要有一桿秤,對相同的產品比較一下,就不會再盲目衝動花冤枉錢。

安裝陷阱:

一、承接空調安裝業務的公司不出示空調機供應商授予安裝的證書,這樣,即便使用出了問題,也得不到主機供應商安裝風險費的保證。

二、安裝合同中不注明安裝後空調機效率(包括單位使用面積中降溫所需時間)。不根據各品牌空調機性能的特點合理安裝,對不懂性能的客戶提出的要求不解釋、不引導,隨便承諾用戶的要求,一旦在使用中出現問題,把責任推給用戶。

三、不提供空調安裝的詳圖,不計算和考慮內機出回風位置和效果。甚至只安裝出風口,而回風箱則隨便用其他材料分割解決,給機器的正常運轉留下隱患。

四、合同中不公示安裝所需材料的清單,材料往往以次充好,欺騙客戶。

五、主機到貨常常延期。一般合同中對主機到貨都有限定時間(大多是2周內),但實際上都會拖延,有的甚至長達2-3個月,使用戶苦不堪言。

六、 安裝人員技術素質差,臨時工往往是安裝主體。一個安裝團隊中常常找不到有專業安裝上崗證書的人員。

七、由於空調公司與安裝單位實行分包制,若安裝出現問題,兩家公司互相推諉,無任何制約機制。

編輯總結:買家和賣家的交易切搓自古從未停止過,尤其是在這樣的通貨膨脹的年代。消費者,永遠是希望一分錢當兩分花的,而商家,也正是利用消費者的這種特質進行著各種心理戰。作為買家的我們,應當在搜羅便宜的同時兼顧品質的可靠和品牌的專業,讓價格和價值達到平衡,才能得到真正的高性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