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我窩

麵包機麵包製作方法麵包機做麵包的配方大全

是從去年的八月份開始嘗試做麵包的,從此一發不可收拾,一個星期起碼要做兩次麵包,不然渾身不自在,特別是知道婆婆喜歡我做的麵包後,我做麵包到了可以不眠不休的地步。下面米芽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做麵包的心得和此事的一些經驗吧!有不地道的地方和不對的地方,請指出,也請諒解,米芽也只是個新手!


首先,做麵包最關鍵的就是揉面和發酵。現在我進步最大的主要是揉面——利用麵包機,基本可以揉出漂亮的膜來了!這是目前讓我欣喜不已的。也許我做的還不太好,但是比以前的確是不一樣了。
也許任何事情都是這樣,雖然有前人的經驗,但是如果自己不親手操作、親身經歷一些失敗,那麼永遠也不能真正領會前人留下的寶貴經驗,也不能真正學到東西。比如說揉面,我一開始就希望自己能走捷徑,但是後來我發現做麵包真是一個實在活,一點也不能馬虎!看了不少帖子,在新浪的“小單”的帖子裡學到了很多基礎知識。主要是麵包機揉面的問題,他的講述非常詳盡,按照他的方法,我漸漸有了感覺。

現在每次用麵包機揉面,都用兩次“發麵團”程式揉面共40分鐘——第一次揉20分鐘後,麵包機就進入了發酵程式,這時候選擇“關閉”,然後再次選擇“發麵團”程式,並放入黃油,攪拌20分鐘。然後取出,摔打100-150下,中間配合揉面的動作,大概總共花費5分鐘左右時間,摔到100下時可以檢查一下拉膜的情況,不行的話就繼續摔打,直到能拉出漂亮的薄膜,一般摔打150下左右就可以了。如果你這些都做了,麵團還是不能拉出膜,而且拉的時候容易斷,那很可能是水量不夠。揉麵團加水的問題也是很重要的。下面我要講的就是加水的問題:


偶爾在一篇帖子裡(已經不記得作者是誰了),博主主要講了用麵包機揉面一開始要注意的問題,比如從材料下去到成團這段時間,是應該守在麵包機旁的,主要是注意麵團的用水量是否合適。因為不同的麵粉吸水性不同,而且不同的天氣、不同批次的麵粉都會影響麵粉的吸水性,這點我深有體會!頭一天的用水量可能第二天就不行了。所以在用麵包機揉面時,先加方子裡2/3的水量,等麵包機將原料揉成團了,如果麵包機的攪拌刀轉動顯得比較吃力,用手捏一下麵團,如果麵團比較硬,這就說明麵團比較幹,要加水,加的方法是將水加在麵團上,而不是直接倒在麵包桶裡,而且不要一次將剩下的1/3的水量全部加完,最好是加一半的量,若是又出現之前的那種情況,再加另一半水。如果剩下的1/3水量全部加入了,還有這樣的情況發生,那麼就要額外加水,一般一次加10-20克,新手還是慢慢加比較好,加少了還可以再加,加多了可就麻煩了!如果攪拌刀轉動比較自如,而且麵團是纏在攪拌刀上而不是被扔來扔去的,基本就可以了,再用手捏一下麵團,比較濕而且柔軟、卻不會粘在手上為宜。

麵團的發酵,我目前的心得就是“不可搶快”!我之前用烤箱的“發酵”功能發酵,後來用溫度計測量了一下,我的烤箱啟動發酵功能時裡面的溫度大概有50度!而麵團發酵最佳的溫度應該是25-28度左右。這樣說來,麵包機“發麵團”程式時的溫度是最適宜的,但是麵團最後一次整好形後,就不適合在麵包機裡發酵了。按照“小單”提供的方法:用泡沫箱發酵——就是在泡沫箱裡的兩頭各放一碗溫熱的水,然後將麵團放入,將泡沫箱密封好,美食家美女“無思遠人”試了,效果不錯,目前我還沒有物色到泡沫箱,只有充分利用我的麵包機了!所以這次我沒有用烤箱而是全程用麵包機來做吐司,一起來看看我的製作過程和成品效果吧!
永遠,永遠不要相信,單憑麵包機就可以做出那種你在外面買到的那種鬆軟,有筋道的麵包。廣告都是騙你的。


因為麵包要做成那種效果,揉面和發酵很關鍵。首先麵團得被你揉到可以拉出大片的膜,其次發酵的時間,程度,包括二次發酵等等等等,自動的機器怎麼能掌握好這一切?為了切題,這個麵包機的弊端就不深入討論下去了,我就說說怎麼用麵包機儘量的做出稍微好吃點的麵包吧。
多囉嗦一句,大部分麵包機做出的麵包其實都是“高級發糕”,或者口感像饅頭的比饅頭軟的一種奇怪的食物。那麼,如果我們用麵包機做出來的東西是可以被喚作麵包的,那麼其實我覺得就成功了